說到新加坡的國菜~
除了海南雞飯之外
肉骨茶也是少不了

但港真~
每次吃肉骨茶都有種吃熬過湯的排骨
看似這麼簡單的一道工藝
為什麼能夠成為新加坡的國菜呢?
(最怕有人問這個)
(根本不會回答)
(同意的舉個手)

不用怕
相信看完這篇文章之後
以後再有誰問你這個問題
都能輕易解答~
要知道
Wuli新加坡的肉骨茶
可不是普通的肉骨茶

一種說法:祛濕

相傳華人初來南洋創業時,生活條件很差,由於不適應濕熱的氣候,不少人因此患上風濕病。

為了治病祛寒,先賢用了各種藥材,包括當歸、杞、黨參等來煮藥,但是,因忌諱而將藥稱為「茶」。有一次,其中一人偶然將豬骨放入了「茶湯」里,沒想到這(茶湯)喝起來十分香濃美味,風味獨特。後來,人們特地調整煮茶的配料,經過不斷地改進,所以就成為了新加坡著名的美食之一。


另一種說法:增加體力

不過那只是其中一個說法,也有的人說,在清末時期,那時馬來西亞的華人為了離開動盪不安的國家,到來南洋謀生計。那個時候,馬來西亞為英國殖民地,英國人在馬來西亞搜颳了許許多多的資源,需要運送回英國,於是便在巴生(距離首都吉隆坡30公里的城市)建立了深水碼頭。當時,不少華人因為知識水平不高,來到馬來亞也只能以勞力換取薪酬,如當三輪車夫、在碼頭做苦力或採挖鍚米,因此需要有很好的體力。
為了長時間維持體力和適應熱帶地區的氣候而需要進補。但是,他們並不捨得購買昂貴的中藥食材。當時的中醫師便把閩南及潮汕一帶的飲茶加以改良,並且使用當地出產的胡椒,加上當歸、川芎、肉桂、甘草等材料配置成肉骨茶包,讓他們在早上出門工作前,燉煮排骨及配上白米飯或油飯,來增加體力,應付工作,在那個時候,肉骨茶屬於窮人家的食物。
由於用藥材和豬肉煲煮的湯底除了非常美味可口之外,且營養豐富和抗風濕,並且提供了苦力們所需的能量,所以從此廣傳開來,後來經過不斷發展和改良,便成了新馬華人社會的特色佳肴。
據說,肉骨茶的前身不叫肉骨茶,而是叫「吃肉骨」~一下子檔次聽起來就不同~

總的來說,雖然肉骨茶名為茶,但實際上它是一道豬肉藥材湯,湯料卻完全沒有茶葉的成份,而是以豬肉和豬骨,混合中藥及香料,如當歸、枸杞、玉竹、黨參、桂皮、牛七、熟地、西洋參、甘草、川芎、八角、茴香、桂香、丁香、大蒜及胡椒,熬煮多個小時的濃湯~
好了,以後再有人問你這個問題,總算會回答了吧?~
另外想要帶朋友品嘗新加坡正宗的肉骨茶,以下幾個店都是挺出名的,可以作為參考哦!
1 SongFa Bak Kut Teh 17 New Bridge(松發肉骨茶)

地址:17 New Bridge Rd,Singapore 059386
2 Ng Ah Sio Bak Kut Teh(黃亞細肉骨茶餐室)

地址:208 Rangoon Road, HongBuilding, 218453
3 Founder Bak Kut Teh(發起人肉骨茶)

地址:154 Rangoon 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