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中,新加坡教育一直享譽全球。從亞洲最好的大學、最聰明的高中生、優美的環境、健全的法制、穩定的社會治安、雙語教學再到特殊的歷史淵源文化背景。各個方面,新加坡都是群星璀璨,光彩耀眼。

毋庸置疑,在人們眼中的「彈丸小國」能有如此成績,所有都跟這個國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有著直接的聯繫。
反觀,近些年中國式教育可謂是飽受詬病。人們時常抨擊:中國教育磨滅了孩子的創造力和心性。同時強調現代教育應該是培養、發展學生的個性與創新能力,而非泯滅個性、扼殺創新。
連全國政協委員,他們提出建議的核心思想都是:快樂教育,素質教育,不要讓一張考卷決定未來,不要搞小升初、中考這樣的應試教育······
從客觀的角度來看,中國教育體制/考試壓力的確讓孩子在成長期有很大的心理壓力,一味注重應試教育,從而忽略學生心性和天賦,品德教育不夠。

中國教育和新加坡教育,
真正差距從小學就開始了!
教育理念
中國從小學便開始注重「應試教育」,教育理念是「填鴨式」教學使學生取得優秀的學術成績,打造最強「考試型」人才。各種各類的年級考核,特別是「小升初」考試,是作為孩子進入重點中學的一種選撥方式。
教育途徑多為課堂授課,課下完成學校所布置作業,每個年級設有期中期末考核,不同中小學考核制度不同,有一些學校會劃分優等班。課程主要以語數英為主。

新加坡中小學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教育,培養孩子學習能力的同時,更注重孩子個性、價值觀以及品格的培養,確保他們具備21世紀國際人才所需要的素質。
廣泛而全面的學習是「全面教育」理念的落點。所以,新加坡學校提供多種教育途徑,開設豐富的學術課程和活動課程來實現全面教育。
除了學術課程,學術還通過課程輔助活動培養在音樂、美術和體育等方面的情趣和才華。學校還提供深廣課程,以滿足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各種服務學習課程,讓學生為社區做出貢獻,也是學校生活的重要部分。還有教育和職業輔導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視野,幫助發展他們的潛能。
整個教育過程不斷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大膽創造、動手實踐,並激勵他們堅持不懈地實現夢想。

個性化教育
中國中小學課程主要以語數英為主,不存在選課一說。學生的興趣活動一般是通過設立美術課、體育課、書法課等一些副科課程作為培養指導。一些學校會開設興趣班課程,但多為課餘活動,需要收取額外的費用。大多數家長會為孩子報讀一些周末的課外興趣培訓班,例如鋼琴、書法、畫畫之類的。
待學生進入初中階段,面對即將到來的高考壓力,所謂個性化教育幾乎等於零,學生面臨的是校內校外瘋狂的「填鴨式」教學以及海量的課外作業。

新加坡中小學課程較為豐富,如以上所提到的學術課、深廣課之外,舉辦的活動與課程完全照顧到了能力和興趣各異的學生,並且提供選課。一個剛入小學一年級的新生,家長和孩子就要面對200多門課程,來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家庭條件等選擇。
新加坡中學教育一般來說是4年制,實行「因材施教」的教育政策,中學教育備有特別課程、快捷課程和普通課程,以供不同程度的學生修讀。同時也意味著,差生不被放棄。新加坡以精英教育出名,但成績不好的孩子,並不會被放棄不管。
考試製度借用英國的體系,中學生通過參加劍橋普通和高級水準的考試升學。除了必修科目,學生還可以選考傳媒、設計、戲劇等課程。
注重學術成績同時,新加坡中學也格外重視學生價值觀、領導力培養。
以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學為例。這德明政府中學以「充分發掘學生潛能,使他們成為『關懷』、『服務』、『領導』社會的國民」為使命,圍繞「掌握21世紀生活技能」、「通曉雙語及多元文化」、「展開積極的公民意識」開設有多門課程。

結語
現代教育是該培養、發展學生的個性與創新能力,還是泯滅個性、扼殺創新?正確答案無疑該是前者。如果你想讓孩子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真正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新加坡無疑是很好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