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在職培訓計劃,讓你領全薪拿文憑,還給你額外的補助費

2019年02月02日   •   3萬次閱讀

新加坡的在職培訓計劃,讓年輕人的課堂知識和職場實力,能同步快速成長。

為了鼓勵人民提升技能,更提供每人一筆培訓補助費,可以報讀各種課程。

持續學習不只是陶冶心性,更是開拓機會、維持競爭力的必備能力。

(內容來源網絡)

「雖然我在那邊只有1年,但像是有了10年的經驗。」現年22歲的塔努嘉(Tanujah Swaminathan),想起初次在跨國顧問公司工作的那年,仍掩不住興奮。「那一年對我來說很重要,是我的成長年。」

2年前,塔努嘉從新加坡淡馬錫理工學院畢業,如今說起話來開朗大方的她,當年其實對自己的未來相當迷惘。

在學校老師介紹下,她申請了結合工作的專科文憑(Specialist Diploma)課程。經過1年的職涯洗禮,她蛻變為成熟自信的專業人士。

塔努嘉參與的在職培訓,是政府針對理工學院和工藝教育學院畢業生的職場銜接計劃,也是新加坡「技能創前程」運動的子計劃之一。

3年多前,新加坡開始推動技能創前程相關計劃,鼓勵國民持續學習,許多新加坡人紛紛把握機會,增進自己的知識或技能。

完成培訓,可獲十多萬獎金

「和學校感覺完全不一樣,就像每天都在賽跑。」錄取培訓計劃後,塔努嘉開始在科技顧問公司埃哲森(Accenture),和軟體工程師一起工作。

真實世界的工作步調,讓她意識到需要快速成長。

塔努嘉做的不是實習,而是經過面試錄取的工作。她申請的淡馬錫理工學院專科文憑課程,屬於「技能創前程在職培訓」的一部份,申請人的履歷透過學校送給參與企業,收到公司通知、面試,錄取後才能參與培訓計劃。

為了讓年輕畢業生銜接職場,培訓待遇近似於企業的全職員工。塔努嘉的職銜是新進助理軟體工程師,她的朋友在培訓結束後留在原公司,即晉升為助理軟體工程師。

完成培訓的新加坡公民,還可獲得政府資助的5000新幣(約24941.76人民幣)獎金。

「導師讓我覺得總是能找人聊聊。」塔努嘉說。除了有主管和一個同事作為職場導師,公司的開放氣氛讓她敢於問問題,或趁喝咖啡時和同事閒聊。「主管同事都是有多年工作經驗的人,我學到很多東西。」

政府為了鼓勵企業發展在職訓練和幫助員工的職涯進階,參與企業可獲得一人最多1.5萬新幣(約74825.28人民幣)的訓練發展資金。

種種實戰體驗,讓塔努嘉對工作和學習充滿動力。工作上,她會製作各種說明文件,和工程師一起和客戶開會、了解需求。「發現自己做的東西,成為真實世界的一部份,會覺得工作很有意義。」

工作實務與課堂內容相輔相成

她修讀的1年期「大數據與分析」專科文憑,共有5個單元,工作每2到3個月,回學校上課1周,完成指定作業後,就算完成當次的單元課程。

有了工作經驗,加上課堂所學和實務高度結合,讓擅長實作的學生學得更好。塔努嘉表示,課堂教的分析工具是實務上會使用的軟體。「當上課學的是每天聽到或看到的東西,你會更專注在學習上。」

最後拿到文憑時,她的學期總成績比理工學院時期更好。

在企業的工作經驗和進修,幫助許多像塔努嘉的畢業生開拓新的人生道路。去年計劃結束後,塔努嘉進入金融業擔任全職的安防分析師,同時申請到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兼讀制資安學位。

塔努嘉在理工學院的成績中等,她表示,大企業的工作經驗和專科文憑,對申請大學有幫助。她班上的30幾個同學,大部份都繼續升學。

「我會想要經常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塔努嘉表示,科技進步速度快,三年前做的事情現在不見得還能應用,她將來會持續學習,讓自己和社會保持連結。

創業家自我投資、自主學習

對於年輕的網絡創業者,不斷學習更是每天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技術變化非常快,常常學了一個月後,又有新的方法出來。」30歲的劉俊英,6年前成立自己的公司,幫人架設網站和寫app。為了掌握最新技術,他在各大在線學習網站如Coursera、Udemy都買了許多課程。

培訓補助除了可以用來折抵學校或私人培訓機構提供的技能創前程相關課程費用,連在大型在線課程平台都可以用。

精打細算的劉俊英,趁著年終的黑色星期五特賣,一口氣買了十幾堂課程,目前他的付費在線課程中,有9成是用技能創前程的補助購賣。

「我是一個自我驅動的人。」劉俊英說。因為平常接案忙碌、時間又不固定,他習慣利用閒暇時學習,所選的課主要集中在程序語言、營銷和設計三大類。

身為創業者,他需要學習多種不同的技能,幫助公司快速成長。先前有人委託做營銷活動,劉俊英在Coursera上了一門臉書營銷課程,成功完成後,又接到對方要求架設網站的案子。

劉俊英表示,因為要學的東西非常多,等需要用的時候再來學,比較快上手、也比較不容易忘。

「如果自己創業,這500塊是投資自己。」劉俊英說。

對於年輕一代的新加坡人,持續學習不只是陶冶心性,更是開拓機會、維持競爭力的必備能力,而「技能創前程」,不只是他們的信仰,還是生活的最佳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