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巧看到一篇關於新加坡河川動物園的文章,這和我們普通人去逛動物園不同,作者對動物園非常了解,從他的角度出發,你也許會對動物園有新的認識。
新加坡河川動物園,融入文化、故事線去詮釋它被賦予的主題——河川。
河川動物園入口

河川動物園在遊園動線上很不同,一般動物園中最常見的規劃是在步道沿線分布各種動物主題區,想看哪個區的動物就要進入那個主題區,但園區設置有可穿梭往返的步道。
河川動物園是世界上動物園中極少數單一軸線動物園,尤其是在動物園的左半部分,遊客必須完全按照動物園規劃,沒有叉路、單向地參觀沿路上的各個展區。通常動物園在規劃設計上比較偏向景觀設計,所以通常動物園在動線上面通常會比水族館具備更多的自主性,有去「公園」散步的感覺(Zoo的原意就是「Zoological Park」),水族館則基本上都是建築設計,更像博物館或美術館,雖然少部分大型水族館也能夠提供多展區及動線,但是基本上受到地基以及垂直空間利用的限制,最後都會偏向使用單一動線的規劃。河川動物園地基又小又狹長,因此在設計的邏輯上更像一個戶外「攤平」的水族館。
河川動物園園區真的不大,走馬觀花大概一個多小時就可以逛完。

動物園像是一個以河川為主題串起的萬國博覽會,從密西西比河到剛果河,從尼羅河到恆河,從湄公河到長江……跟新加坡其它三個動物園相比,河川動物園用了大量的文化元素去詮釋各條河川所孕育的文化以及人類與河川極親密的關係。
▋ 密西西比河
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長的河,從靠近五大湖的地方一路直直地流進了墨西哥灣。展區不大,基本上就是以北美洲的河岸民居作為呈現的主題。這裡展示了許多北美洲河流及湖泊、濕地的動物,如鱷龜、紅耳龜(巴西龜)、鈍口螈、鱷雀鱔等。(好幾種都是中國可以見到的外來入侵種動物。)
公園滿池塘的紅耳龜就不用說了,民眾將寵物鱷龜放生到公園的也屢見不鮮。鱷雀鱔是代表生物,它們是一種古代的魚,在地球上已經存在超過一億年。最吸引人的除了雙排的鋒利牙齒,還有身上閃閃發亮的超美硬鱗質,這是它們保護自己的盔甲。動物園中的鱷雀鱔體型比寵物店的大個許多,除了用鰓呼吸,大家也可以觀察它們利用鰾到水面去呼吸新鮮空氣。鱷雀鱔同時也是北美洲最大的淡水魚之一,可以長到約三米、一百多公斤。

鱷雀鱔


▋ 恆 河
恆河是印度半島的聖河。
從我的角度來看,恆河主題區中比較有趣的事情是這裡的「文化物件」與動物展示場是融合的。其它展示場中魚缸就是魚缸,前面玻璃後面岩石,水面上有一些當地的文化元素(例如北美洲的小屋),但是在恆河主題區,這裡的印度風格建築延伸出的樓梯卻一階一階地抵達魚缸底部,就像是恆河岸那些洗衣婦人所站立的台階一樣,俗稱「鴨嘴坦克」的巨魾(音同「批」)就在充滿植物的階梯上面活動著。
我想,如果不在河川動物園,應該也不太可能看清恆河的水中究竟有沒有魚吧。


▋ 湄公河
青海的融雪滴出了瀾滄江,瀾滄江流進了中南半島之後始稱為湄公河。通常講到湄公河時大家都會先聯想到越南,但其實跟其他中南半島國家相比,湄公河在越南境內的長度非常短,僅流出海的那一段在越南,長度大約只有河川總長的百分之五。
一來到湄公河主題區一定會迅速被超大型的魚缸吸引。缸中滿滿是巨大的湄公河巨鲶。這種巨鲶是生活在湄公河下游的大型魚類,最大可以長到三米約三百多公斤,幾乎算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但是因為捕撈、污染等原因幾乎絕種。鲶魚的英文名字很可愛,因為有鬍鬚,所以就直接叫做Catfish,但是這種巨鲶的鬍鬚比較不明顯就是了。

湄公河巨鲶


魚缸里也有另外一種小一點、但還是很大的鯉魚——暹羅巨鯉,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鯉魚。它們沒有魚須,只生活在湄公河的泰國段。因為太合當地居民的胃口,所以同樣也被捕到極度瀕危了


魚缸中另外一個明星就是這種淡水魟魚。通常講到魟魚大家總是先想到海洋館中如鳥類展翅的魟魚,但其實魟魚不只是住在海里,淡水也有很多種魟魚。水族店或是一些紅龍缸里會有一些淡水魟魚,那些通常是來自南美洲的珍珠魟。湄公河超大魚缸里生活了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魟魚——查菲窄尾魟,同時它們也是最大的有毒魚。
魟魚跟鯊魚一樣是軟骨魚(軟骨就是我們鼻子或是耳朵的那種材質),它們沒有骨骼,所以你頂多看過鯊魚牙齒的標本但是不會看過鯊魚全身的骨骼標本。

▋ 長江
長江又被稱為揚子江,通常在外文中都會直接以Yangtze或是Yangtze
River來稱呼,很少人會講Long River。長江主題區是河川動物園中一大重點之一,因為熊貓館就坐落於此。長江展區中有很多種非常珍貴、瀕危的動物。比如揚子鱷只生活在長江下游,是中國非常珍貴的爬行動物,它的鄰居是同樣極為稀少的中國大鯢,也是俗稱的娃娃魚。
中華鱘

中華鱘被稱為「水中熊貓」,是世界級瀕危的大型魚類,可以長到超過四米。中華鱘早期因為魚子醬而被捕撈。近年則是因為水利工程,影響了它們從海里游回上游產卵。聚集在壩前的鱘魚一年比一年少

▋ 亞馬遜河
相對於園區左半邊搜羅了世界各地不同的河流,園區右半邊則全部都獻給了亞馬遜河流域的動物。
新加坡四間動物園都有非常精彩的動物表演,這當然不會是馬戲團的那種跳火圈騎腳踏車的形式,而是透過引導動物展現自然行為的同時來跟遊客進行教育解說,例如動物怎麼游泳或是怎麼飛行。河川動物園的Show叫做「Once Upon A River」,講述了關於河川動物的習性以及河川相關的知識。在這些表演中,如果動物做出符合期待的動作,管理員會給予動物好吃的食物當作獎賞,有時候如果動物沒有心情配合表演管理員也就算了,不會去強迫動物一定要做什麼,那天我看錶演時最後壓軸出場兩隻剛開始訓練沒多久的動物。管理員先在門外放了一些它們喜歡吃的東西吸引它們出來,希望讓它降低對於觀眾聲音的戒心並且熟悉舞台環境,全程都是鼓勵而不是用強迫的方式。
動物表演舞台,動物透過水池、樹枝等展現行為

水豚


松鼠猴是中南美洲的小型猴子,松鼠猴森林則是一個大網室

遊客在步道上,動物則可以在森林以及遊客的步道上來回穿梭。松鼠猴常常會跳到人們身上偷東西吃,這裡是全動物園唯一禁止飲食的區域,入口處甚至有員工指示大家必須把背包掛在前面,不然有時候在遊客發現之前松鼠猴就已經把背包里的東西丟得滿地都是了。
除了松鼠猴,這個網室還有僧面猴跟刺豚鼠,不過相較於松鼠猴,它們沒那麼活潑也比較害羞,所以很多遊客都沒有注意到它們。

白面僧面猴

南美洲嚙齒類好像都用同一個模子敲出來的

亞馬遜泛濫森林(Flooded Forest)是出現在湖泊或是河流附近的森林,因為降雨導致水面升高而浸泡在水裡的森林地區。水位升高,河川還有湖泊中的動物可以游進原先無法進入的陸地以及森林之中。昏暗中,滿滿的生命力在嘗試用新的可能填滿這裡,陸地與水的交界被模糊、被融合了,更如夢似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