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建築拾珍之旅(二)

2020年12月22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提倡宗教與族群之間的互相容忍和包容精神,實行宗教自由政策,是一個多宗教國。在新加坡街頭就能看到各類教堂、寺廟。

駐足靜觀,心情趨於平靜,足以讓人暫時遠離現代都市的緊促感。

01 讚美廣場 CHIJMES

作為市中心一處匯聚了餐廳與酒吧的寶地,起初,讚美廣場只有古德威爾屋 (Caldwell House) 這一棟建築,是當時高級市政官秘書的宅邸。讚美廣場由殖民時期著名建築師哥里門 (George Coleman) 設計,哥里門也是前國會大廈的設計師。

白天,讚美廣場保留著寧靜和諧的氛圍,是繁華都市中一片祥和的綠洲。到了晚上,各類餐飲和夜間娛樂場所紛紛甦醒,煥發勃勃生機:喧囂的酒吧上演現場音樂表演,熱鬧的餐館供應各類美食,從西班牙美食到印度菜肴等應有盡有。

02 新加坡文物古蹟:鳳山寺

鳳山寺建於 1908 年至 1913 年間,由新加坡的福建社群興建。華人將鳳山寺視為 「鳳凰山上的寺廟」,專門供奉廣澤尊王。鳳山寺的建築設計細節,靈感源自中國南方寺廟的建築風格。

軸向布局、庭院、有圍牆的附屬建築和梁架結構都是這種建築風格的傳統特點。精雕細琢的木工技藝更顯卓越不凡。

1978 年,鳳山寺被列為國家古蹟。鳳山寺如今之所以看起來完美無瑕,是因為它在 2006 年至 2010 年之間進行了細緻的修復工作,當時,來自中國的技術顧問和能工巧匠致力將鳳山寺修復回當年的原狀。

正因如此,在 2010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 (UNESCO Asia-Pacific Heritage Awards for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評選中,鳳山寺成為新加坡首個榮獲 「卓越獎」 的建築

03 哈賈法蒂瑪回教堂

(Hajjah Fatimah Mosque)

以女子的名字命名的回教堂並不多見。19 世紀,哈賈法蒂瑪回教堂由一位女富商捐地興建,故而以該商人的名字 Hajjah Fatimah Sulaiman 命名。這片土地曾是這位女富商的私宅所在地,但經歷兩次盜竊和一次火災後(她順利逃出且並未受傷),她決定將土地捐出去用於建造回教堂。

哈賈法蒂瑪回教堂由一位不知名的英國人設計,其獨特的設計將歐式、馬來式和中式建築風格巧妙融為一體,甚是迷人。

編輯:Xiewei H

校對: Gejing X; Xylia

參考:https://www.visitsingapore.com.cn/

http://www.thefinder.com.sg/things-to-do/explore-sg/ultimate-guide-what-eat-shop-and-do-central-singapore-thats-not-orchard-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