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小捨得》的熱播,孩子教育問題再次成為父母們熱議的話題,也讓諸如「海淀父母」們的焦慮問題得到廣泛關注。其實,作為老牌的亞洲教育強國,新加坡的父母們,對孩子教育的重視,一點也不亞於中國精英家長們。然而,何以新加坡的父母們沒有我們那麼焦慮,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也沒有那麼「雞血」呢? 從新加坡政府始於2010年的教育變革,我們可以一窺端倪。
2010年3月,新加坡政府發表新的教育架構圖,新加坡的教育變革自此拉開序幕,但宗旨只有一條: 聚焦培養學生21世紀所需要的能力。

上圖有3個同心圓,最內圈是核心價值,中間的一圈是「社交與情感能力」,最外圈則是「全球化環境中所需要的技能」,這些技能包括信息技能與溝通技能、批判性思考(獨立思考)與創造性思考、公民素養、全球化的覺知與跨文化技能。
1997年席捲亞洲的金融風暴對這個城市國家打擊不小,因此新加坡人痛定思痛,重新調整國家發展方針,要建立知識型經濟(Knowledge-based Economy)。
而建立知識型經濟,目的就是要就是要推動科技創新創業(Techpreneur)。而Techpreneur計劃不只限於科技部門,而是全國全方位的檢討與調整,包括教育、法律、環境設施、財政、官僚體系、人才招募、研發單位等。
教育方面,教育部所提出改革方案的第一項,也是最驚艷的一項:
減少小學與中學上課時數達1/4
這空出來的1/4時間就讓學生做團隊的共同研究(collaborative projects),培養團隊合作發掘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外,每個學校每個月都會有一天全校在家,跟老師做網絡遠距教學。

數學教育 淋漓盡致的體現
回到「問題解決」這一話題。基礎數學能力學習是培養生產力的重要工具。
新加坡的課綱中特彆強調,數學能力是培養一個人生產力的重要工具,也是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指標,數學能力的提升,有助於國家的經濟發展及創新。
技巧、過程、概念、態度和後設認知這五種相關的能力,是新加坡數學課程的核心目標。新加坡的數學教育架構,以「問題解決」作為整體數學課程一以貫之的中心,透過解題的過程當中來發展推理、思考的能力。
新加坡的老師非常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並有相當高的比例在於拋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索、思考。

新加坡政府更在課綱中明訂了三點教學原則
• 教學的目標是「學習」,學習的目標是「解決問題」,強調學習數學不只是記憶和重複的過程。
• 教師需對學生的學習經驗和興趣有所認識,以維持精進學生主動、有反思的學習。
• 教師教學行為需積極,且需與現實生活、資訊工具和關注21世紀的重要優勢皆結合,如此才能有助於增進學生對數學意義的理解。
這三點不僅能讓學生獲取應有的數學概念及技術,更能讓學生在運用數學概念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出認知及後設認知的能力,並對學習數學產生更高的興趣,發展正向的態度。

新加坡課程結構科學實用,始終貫徹的實用主義,教學相當務實:低年級用算盤、而後將計算器編入課程當中以輔助計算的能力。
然而對心算方面也很要求,配合心算與估算能力的發展,要求學生在合理的時間內完成基本的算數問題:
一點一點地累積,因材施教,注重個別差異,才是學生的『總成績』。
學生的學習不應是一味的應試,而是一個整體,包括學習態度、分組合作的能力、數學的理解及表達等。

教育部將繼續重視國際化素養能力
教育部副教育總司長(課程)孫振煒針對新加坡學生在最新的PISA評估的表現指出,影響全球的冠病疫情凸顯全球素養的重要性。
我們很欣慰本地學生具備跨文化交流技能、對國際課題有相當好的了解,同時也能夠了解不同人的觀點,有助他們應對這個互聯互通,多元且快速轉變的世界。
我們會繼續培養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讓他們能夠參與本地及國際社會,扮演負責任及建設性的角色。
21世紀新加坡突破以知識灌輸為中心傳統思維,而是以人為中心構架構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
事實上,它沒有什麼新理論或觀點,而是回歸到根本,強調「以人為本」的思維,從「Learning to be ( somebody )」的角度來培育下一代。
以「填鴨式教育」,把知識硬塞予學生,為學生帶來壓力……如此相比,你是否會考慮新加坡式教育:
以孩子為學習的主體,
在教與學的互動中,
能激發孩子主動學習的熱情,
協助孩子擁有獨立思考、活用知識的能力。

國內學生去新加坡讀中學
對於國際學生,到新加坡就讀中學之前,需要參加新加坡政府中小學國際學生統一入學考試AEIS(一般9月考試)或者S-AEIS(一般於第二年2月考試)考試,考試合格才可以被安排就讀新加坡中學。
由於英文水平與新加坡同級學生有差距,所以一般就讀新加坡的中國留學生需要降一級甚至兩級就讀。也就是說初二畢業的同學,進入新加坡中學需要從初二或者初一開始讀。
在新加坡,中學三年級下半學期以及中學四年級是不允許插班的。所以中國留學生最多只能讀中學三年級,一年到兩年之後才可以參加劍橋「O」水準考試。(註:兩年之後可以參加劍橋O水準考試,個別學生讀私立學校一年即可參加劍橋O水準考試,當然,前提條件必須在國內讀完高一併且擁有良好英語基礎。)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大多數國內初中畢業生來說,報讀1-2年的新加坡的O水準預備班課程是必不可少的,考試成績合格,可以考取理工學院或初級學院。
在了解新加坡的高素質綜合性教育特質後,通過了2021年S-AEIS考試的學生及家長,你是否有這樣的擔憂:
新加坡教育體系與中國大不同,理解起來比較困難?
各個年級又該如何選擇側重點?
如何為孩子制定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案?
.......

知識難度階梯式增加,跨學段的知識斷層導致兩極分化,在這個階段,學生如果得不到科學的指導和調整,新學期將難以適應知識跨度的變化,跟不上老師的進度節奏,必然會被同齡孩子遠遠甩在身後!
為了避免此類現象,縮短國外學習銜接過渡的適應期,讓孩子快速進入新加坡政府中小學學習狀態,接下來的五、六月份是各位考生需要重點抓住的黃金預習期。
提前學習,除了能在開學前有更多時間鞏固基礎,還會有更多機會與老師溝通並解決預習階段的問題和困難,從而更好地解決學科斷層、緩解「陡坡效應」,完成升學的華麗轉身!
瑞樂服務
提供私人定製升學策劃服務

為了讓您的孩子提前適應新加坡教學模式,瑞樂集團將會提供私人定製升學策劃服務,不僅協助您的孩子順利入學中小學,同時,將目標放在更遠的未來—新加坡名校或海外知名學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