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約占我國三分之一雞肉供應的馬國,從昨日起將暫停出口活雞。(法新社)
作者 李國豪
昨天(6月1日)就是鄰國馬來西亞禁止出口活雞的首日。
新加坡去年有34%進口雞肉來自馬國,且主要是進口後才宰殺和冷卻的活雞,自然首當其衝。
面對這場即將來襲的「活雞荒」,蟻粉不妨參考以下幾點,作出調整及做好心理建設,把衝擊減至最低。
一、沒有活雞還有冰凍雞,其他肉類和蛋白質來源也沒少
內政部兼永續發展與環境部政務部長陳國明上周四(26日)強調,本地冰凍雞和雞肉加工食品的供應仍然充足,本地進口商和零售商也已提前訂購雞肉,並預計會在未來幾個星期陸續抵新。
其中,職總平價的冰凍雞庫存足可供應四個月,另外還有兩個月的額外供應正運來本地。
當局也密切關注雞肉的價格走勢,目前還未出現顯著上漲的趨勢。
根據食品局數據,雞肉是本地食用量最高的肉類,在2020年平均每人攝入36公斤的雞肉。
不過,隨著馬國禁止出口活雞可能帶來衝擊,本地民眾也可考慮其他替代的肉類和蛋白質來源。
據《海峽時報》搜集的營養專家意見,豬瘦肉、去除肥脂的牛肉、鴨肉以及魚類都是不錯的替代選項。
同時,雞蛋(每周六到七顆)和豆製品如豆腐也是不錯的蛋白質來源。
目前,上述肉類和蛋白質來源的供應仍然穩定。

(聯合早報)
二、甘榜雞和有機雞還能來
事實上,儘管當局已承諾,本地冰凍雞的供應充足,但相信讓不少民眾感到失落的,終究是鮮雞那無法取代的鮮美肉質。
前天(31日)馬國當局已釋出消息,價位較高的甘榜雞和有機雞將不受馬國禁令影響,明天仍可照常進入本地。
這項消息應該多少能讓心心念念鮮雞滋味的老饕稍感安慰。
綜合媒體報道,數家進口甘榜雞和有機雞的本地農場皆表示,馬國當局已表明這兩種雞類仍可以從馬國出口。
不過,業者也強調,他們無法在短時間內增加貨源。
同時,甘榜雞和有機雞本來就奇貨可居,價格比普通鮮雞來得貴。如果真的很想在這非常時期享用鮮雞的美味,無論在口袋和心理上都得先做好準備。

甘榜雞據報將不受馬國禁令影響。(聯合早報)
三、不囤雞、不選部位
承上兩點,公眾大可不必恐慌性採購,吃多少就買多少,沒必要「囤雞」。
一些雞肉進口商也呼籲消費者,別再執著於購買全雞,相反的或許可以考慮接受雞隻的一些部位,如雞胸或雞翅等。
據《聯合早報》報道,也有在馬國經營養雞場的本地食品集團透露,他們接下來將嘗試爭取讓雞隻的一些部位進口到我國市場。
四、新加坡難逃所有供應鏈中斷的風險
地緣政治、糧食欠收或主要生產國的政策突然轉變,都會導致新加坡的供應鏈受到干擾,這些干擾因素有時是不可控的。
貿工部常任秘書林明亮上周四(26日)在貿工部發布第一季經濟調查報告的記者會上坦言,政府正努力擴大各類食品供應來源,但難以避開所有供應鏈中斷的風險。
「我們將竭盡所能減少供應鏈中斷的風險,但不太可能完全摒除這些衝擊。因為新加坡是小而開放的經濟體,顯然需要依賴進口。」
五、生活上作出調整
據報道,面對即將到來的「活雞荒」,一些本地雞飯攤主及以雞肉為招牌食品的業者已決定暫時改賣其他食物,或乾脆暫時停業。
過去的周末,全島各地的海南雞飯攤也出現了絡繹不絕的人潮,擔心一陣子吃不到鮮雞炮製海南雞飯的人們,紛紛搶在這幾天光顧。

深受歡迎的「國民美食」海南雞飯近日被民眾「吃爆」。(聯合早報)
目前未知馬國方面的出口禁令會維持多久,但近日一連串的貨源中斷或供應鏈干擾,顯示這已成為全球共同面對的問題。
新加坡人或許是時候開始適應外部環境變化,在生活習慣上選擇靈活調整苦中作樂啦。畢竟,日子還得照樣過,而且還不到「雞不擇食」的地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