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國際學生拿獎學金在新加坡大專學府就讀不會犧牲本地學生的利益,也從來沒有本地學生因國際學生占據學額而無法入學。
教育部長王乙康昨天在國會答覆議員有關提問時強調,我國教育制度的主要服務與受益對象是新加坡人,頒發獎學金給國際學生前來就讀對本地生沒有負面影響,反而能為新加坡帶來實質益處。
他說:「從來沒有一名本地學生因為學校錄取國際學生而無法入學,這是因為我們在策劃學額時,以新加坡人為主要考量。」
王乙康指出,為了確保學府所提供的課程具挑戰性並維持學府所享有的名譽,本地高等教育學府在篩選並錄取本地學生後,會上調入學標準,才額外提供學額給國際學生。

國際學生獎學金等成本過去10年跌一半
政府每年撥款約1億3000萬元作為國際學生的獎學金,相等於教育部年度總預算的約1%。另外,政府每年也撥出約1億零800萬元給國際學生作學費津貼。王乙康說,發給國際學生的獎學金及學費津貼的費用過去10年來下跌了一半。
他說:「1億3000萬元的獎學金開銷其實微不足道;政府頒發獎學金給國際學生的成本實際上要低得多……倘若我們把所有國際學生都送走,教育部實質省下的預算比這個數字要少得多,因為我們已經承擔了種種相關開銷與成本,包括學府的建築、實驗室、器材以及人力資源等。」
他補充說:「獲獎學金的國際學生畢業後須留在新加坡工作至少三年,他們很多過後落地生根,成為我國永久居民或公民,在這裡成家立業。就算他們最終決定離開,他們也會成為我們在全世界可貴的聯絡網及朋友,能為新加坡發聲,促進我國同各國的交流與合作。」
王乙康也指出,不僅新加坡積極頒發獎學金給國際學生,其他國家也以同樣的方法吸引新加坡學生,而我國有不少學生也在類似計劃下受惠,到各國大專學府留學。
另一方面,王乙康在國會答覆另一項提問時透露,違反獎學金條件的國際學生占總人數約4%,這批學生所獲得的金額每年約550萬元。
他說:「教育部嚴正看待這一小批違約者,這不是錢的問題,而是關乎信譽。我們已經向部分違約者討回金額,並會繼續這麼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