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對新加坡國立大學(NUS)來說,是充滿突破與挑戰的一年。從學術研究的前沿進展到校園管理的政策調整,每一件大事都見證了NUS在全球高校中的卓越地位。
2024年,新加坡國立大學(NUS)
秉持著探索與創新的精神,
在學術研究與校園發展上不斷邁進。
他們如同不懈的探險家,
在科學與人類文明的未知領域中開拓新知。
讓我們一同回顧NUS在2024年
所取得的非凡成就與突破!
研究領域
1月26日:機械生物學,NUS引領健康創新的前沿力量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機械生物學研究所(MBI)專注於探索生物學中的機械和物理過程如何影響疾病治療與人類健康。他們的研究方向涵蓋機械力與細胞相互作用、組織發育以及機械醫學的創新應用。這些研究成果正推動不孕症治療、衰老相關疾病預防和精準診斷工具的發展,進一步鞏固新加坡在生物醫學領域的全球地位。

MBI研究員嚴傑教授(前排右)和他的團隊成員(左起)姜艷其格女士、周宇博士和趙曉丹博士正在開發易於使用的診斷工具
3月11日:NUS研發太陽能電池,效率創世界紀錄
新加坡國立大學科學家開發出新型三結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電力轉換效率達到27.1%,創下世界紀錄。這項研究通過將氰酸鹽成功整合到鈣鈦礦中,不僅提高了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還顯著增強了其穩定性,標誌著多結太陽能技術的重大突破。

侯毅助理教授(左)和劉順昌博士(右)
來源:NUS官網
3月25日:NUS成立人工智慧研究所
新加坡國立大學人工智慧研究所(NAII)旨在成為人工智慧研究與協作的首選平台,通過跨學科合作和行業合作夥伴(如IBM和谷歌雲)的支持,為學生和研究人員提供研究機會、實踐項目和創業資源,同時推動人工智慧基礎研究、政策分析及實際應用的發展,已獲得800萬新幣外部資助,並計劃進一步擴展合作。

研究所所長 Mohan Kankanhalli 教授(中)在內的研究團隊之一
來源:NUS官網
10月12日:NUS研究人員榮登2024年亞太區35歲以下創新者名單
新加坡國立大學三位研究人員Tan Yong Zi、Zhu Di和Ady Suwardi因在低溫電子顯微鏡技術、光子量子計算硬體和熱電技術領域的創新貢獻,入選2024年TR35亞太區35歲以下創新者榜單,彰顯NUS在推動科學技術進步和可持續發展的卓越實力。

來源:
新加坡國立大學科學家(從左到右)助理教授 Tan Yong Zi、助理教授 Zhu Di 和兼職助理教授 Ady Suwardi 入選《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2024 年亞太地區 35 歲以下創新者名單。
來源:NUS官網
教育領域
2月19日:NUS通過650多門課程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新加坡國立大學通過多學科課程計劃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畢業生在綠色金融、能源、設計和製造等領域鋪就職業之路。學校提供超過650門相關課程,包括多個專業和輔修課程,涵蓋環境研究、環境工程等方向,旨在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推動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來源:NUS官網
2月26日:NUS法學院團隊在Stetson國際環境模擬法庭競賽東南亞賽中奪冠
NUS法學院本科生團隊在菲律賓大學舉行的第28屆Stetson國際環境模擬法庭競賽東南亞地區賽中奪冠,擊敗25支隊伍。參賽學生李明翰、韓穎潔和張詠欣表現出色,並獲得個人最佳口才獎。

NUS法學院學生(從左至右)李明翰(Li Minghan),韓穎潔( Han Ying Jie)和張詠欣(Kelly Cheung)
來源:NUS官網
3月22日:NUS推出東南亞首個臨床心理健康與治療碩士課程
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和楊文錦思維科學中心推出東南亞首個臨床心理健康與治療碩士課程,為社會服務和醫療專業人士提供臨床培訓,目標是培養心理健康診斷和治療的專業人才,課程將於2024年1月開課,目前開放申請。

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出席活動並發表講話
來源:聯合早報
8月29日:NUS設計與環境學院(CDE)與中國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合作
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環境學院與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攜手合作,通過聯合研究、學術交流和學生交換項目,聚焦城市化進程中的挑戰,為全球可持續城市發展提供創新解決方案,同時培養下一代城市規劃與環境設計專家。

來源:NUS官網
社會影響領域
4月11日:NUS在2024年QS學科排名中,19個學科躋身全球前十
新加坡國立大學在2024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表現卓越,19個學科進入全球前十,展現其在學術卓越、創新與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顯著成就,繼續蟬聯新加坡第一。

藝術與人文排名前十
來源:QS
5月11日:新加坡國立大學校友入圍《福布斯》榜單
新加坡國立大學助理教授金月明、研究員王子豪以及校友Kenneth Palmer和Benjamin Long成功入選《福布斯》2024年亞洲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單,涵蓋醫療科學、工業能源和企業技術等領域,彰顯新加坡國立大學在培養創新人才和推動科技進步方面的卓越貢獻。

助力教授Jin Yueming
來源:forbes
6月5日:2025年QS世界大學排名NUS蟬聯全球第8名,斬獲亞洲第一。
新加坡國立大學在2025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蟬聯亞洲第一、全球第八,以卓越學術、科研實力和國際化表現繼續引領全球高等教育,尤其在可持續發展指標方面取得顯著進步。

來源:NUS官網
11月7日:2025年QS亞洲大學排名,NUS穩居亞洲前三!
2025年QS亞洲大學排名顯示,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穩居亞洲前三,憑藉卓越的學術聲譽、國際合作能力和全球化學術環境,在工程、醫學和人文學科等領域表現突出。NUS致力於推動學術成果轉化為社會價值,通過國際交流、創新創業項目及多元化教育資源,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人才,為亞洲高等教育和全球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來源:QS世界排名大學官網
國際合作與榮譽
3月28日,新加坡國立大學廣州創新研究院正式成立!
新加坡國立大學廣州創新研究院(NUS GRTII)新大樓落成典禮正式舉行,新加坡國立大學校長陳永財教授主持了正式開幕式。

NUS GRTII 開幕式現場
來源:NUS官網
8月20日:NUS6位教授榮獲新加坡科學院院士稱號!
新加坡科學院授予新加坡國立大學六位研究人員院士稱號,表彰他們在分子影像、人工智慧、二維材料、熱凝膠、生物醫學以及計算生物學等領域的傑出貢獻,進一步彰顯了NUS在科學研究中的卓越地位。

六位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人員因其傑出的科學成就而獲得表彰。上排從左至右:Prof Chen Xiaoyuan (Shawn), Prof Chua Tat Seng, Prof Loh Kian Ping. Bottom row from left: Prof Loh Xian Jun, Prof Wang Linfa, Prof Wong Limsoon.
來源:NUS官網
10月15日:新加坡國立大學與帝國理工開啟全新合作
新加坡國立大學與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簽署合作協議,聚焦健康、可持續發展、人工智慧和數字經濟領域的跨學科研究。此次合作將推動前沿創新,資助探索性研究,促進科研人員與學生的國際流動和知識共享,為解決全球重大挑戰奠定基礎。

來源: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校長(學術事務)兼教務長 Aaron Thean 教授(右三)和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校長 Hugh Brady 教授(左三)簽署協議,以促進兩所大學之間的研究合作。陪同他們的有(從左至右)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校長辦公廳主任兼公共事務主任 Amanda Wolthuizen 女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校長(研究與技術)劉斌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務長 Jessica Pan 教授和帝國理工全球新加坡分公司副總監 Alex Page 先生。來源:NUS官網
科技與創新
3月18日:NUS在2024年CSRankings中表現卓越,綜合排名第18位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在2024年CSRankings全球計算機學科排名中表現卓越,綜合排名第18位,並在人工智慧、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理論和跨學科領域的多項分支中位居全球前列。CSRankings以頂級學術會議論文數量為評估標準,展現了NUS在計算機科學領域的卓越學術實力和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