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從19世紀開埠以來,各民族在這裡相遇相知相融,形成了多元的飲食文化,每一種食物都寄託著其時代價值。優酷上新紀錄片《新加坡味道》追溯源遠流長的歷史演化,探索繼往開來的改良創新,記錄屬於新加坡的獨特味道。

目前《新加坡味道 第一季》已更新六集,介紹了三種源遠流長又家喻戶曉的美食——燒豬、肉骨茶和南洋沙爹。
1 roast pig
燒豬
燒金豬,燒乳豬,是新加坡地區人民筵席、祭祀不可或缺的菜品。傳統的乳豬烤制考驗的是師傅的眼力和手力,不同成分的腌料、燒制器具與手法的不同都會影響燒乳豬的風味。


各式各樣的磚爐、地爐、深井瓦片爐都可以作為烤制工具。雖流程繁瑣,古法烤制卻能讓燒豬外脆內鮮,擁有獨特炭香,卻不失豬肉的原汁原味。
地底爐燒豬


隨著科技進步,為提高筵席乳豬烤制效率,電爐、煤氣、天然氣等現代化設備更加普及。


餐飲從業者甚至將燒乳豬的設備裝進流動廚房車,引進高科技蒸烤箱,將三小時製作過程縮短至一小時。精準的時間把握和溫度控制保障了乳豬烤制的最佳口感,更加省時省力。





2 BAK-KUT-THE
肉骨茶
說起肉骨茶,閩南地區的小夥伴一定不陌生。名為茶卻絕非是茶,在新加坡,肉骨茶食肆隨處可見,其中不乏傳承三代的百年老店,在不同時光里為當地人提供不同的經典美味。
早年間,肉骨茶是苦力奔忙一天前果腹充飢,調理身子,儲存體力的不二之選。

藥材的甘苦與肉骨的油脂潤甜相得益彰,幾味藥材、精選肉骨,加上按比例拼配過的功夫茶,吃肉飲茶的組合共同成就了獨特的南洋風味。



如今為了配合不同食客的口味,肉骨茶已經更新出眾多版本。海鮮肉骨茶、烘肉骨茶、干肉骨茶、雞骨茶,每家食肆都有獨門秘方,搭配不同配菜與佐料,使傳統肉骨茶煥發出新的活力。



3 Satay
南洋沙爹

抓起肉串放在烤架,在沙爹上塗油,煽動扇子掌控火候,在連續的翻動之下,以爐火碳烤,烤出幾分炭香幾分焦的獨特南洋風味。
在新加坡吃沙爹,一定要配上沙爹醬和飯粽。用班蘭葉包裹米飯煮出帶有清香的飯粽是配合沙爹的主食,滋滋冒油的肉串與添加了黃梨、花生及各種香料調製而成的沙爹醬碰撞出別樣的味蕾感受。



縱觀各個時代,各族各個攤販各施各法,沙爹的種類漸漸多樣,口味也千變萬化,涮著吃的沙爹朱律、配甜醬油的印尼羊肉沙爹還有沙爹粉,吃一口沙爹串燒,炭香好滋味縷縷縈繞。




味道往往與記憶有著奇妙的連接,味道代表的是一段歷歷在目的曾經。不斷地改良和創新進而形成獨具特色的美食,其發展過程本身就是一段奇妙旅程。

《新加坡味道 第一季》帶領觀眾穿梭時光,體會東南亞美食在不同的年代裡的味道,是美食饕客絕對不能錯過的精彩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