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華語電視劇的創作有意識地將中國背景和文化融入其中,拉近與中國觀眾的距離,並且由於文化的親緣性,使其當時非常有人緣。2000年左右新家坡電視劇也曾經在內地掀起過收拾狂潮。

因為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和人口的原因,對外輸出的電視劇通常是和台灣合拍的電視劇,也因為人口的原因,經常會在不同的電視劇中看到熟悉的面孔,不是一兩個熟悉的面孔,而是片熟悉的面孔,畢竟就這麼多演員。

作為對內地輸出最成功的古裝劇,仔細看會發現飾演男一號的演員通常都不是新加坡人,下面看一下內地觀眾比較熟悉的五部新加坡電視劇(合拍),看看那些熟悉的面孔。
由新加坡電視劇製作公司製作出品,曹駿、陳天文等主演的一部古裝動作劇,分為《真命小和尚之無字天書》、《真命小和尚之十二銅人》

主角是由曹駿飾演的開心小和尚,片方對這個小主角的要求是相貌可愛,表演生動並有一定武功。

最終在上海黃浦區少年宮武術班找到了8歲的曹駿。一經試鏡:形象、表演、功夫均佳;剃了光頭,穿上僧衣,更顯得秀慧可愛,最終確定由他出演開心,曹駿的表演也沒有讓大家失望,形象和釋小龍類似,也會功夫。

作為一部兒童主要主演的電視劇,劇情方面自然不能要求太高,總體來說有搞笑,有感動,有主題。
這部電視劇是新加坡和台灣合拍的,看服裝,應該是新加坡主導的,作為一部武俠劇,她的服飾風格很東南亞。

這部電視劇的主角們基本上沒有新加坡演員,主要講述了武林中有兩種至高無上,超凡入聖而又空前絕後的武功如來神掌及天殘腳。這兩套武功,既相生又相剋,各有千秋,傳說是分別由三百年前的兩位曠世奇人所創。

但後來兩人卻在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慘烈決鬥之中同歸於盡,致這兩種神功才驚鴻一瞥,便成絕響,最後淪為幾百年間武林中人代代流傳的一段神話,無人能窺其堂奧。三百年後,早已被人遺忘的絕世神功『如來神掌』又再重現江湖,江湖中人互相爭奪 ,不知誰將來學會統治江湖。

主演朱茵、張智霖、陳龍、李銘順、郭妃麗、孫興、劉雪華等現在都已功成名就,不喜歡這部劇的認為他劇情離譜、製作粗糙、表演做作,演員的表演也不夠用心,全靠大牌明星的臉才撐起收視率。

喜歡她的則認為她造型引領潮流,人物經歷豐富,無論評價好壞,她的收視率還是很好的,至今還有某地方台一直重播。
這部劇毋庸置疑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新加坡電視劇,沒有之一,主角是大家熟悉的咆哮教主馬景濤。這位從馳騁瓊瑤和金庸的奇男子,沒想到不咆哮時還是個謙謙君子。

這部劇的古裝扮相應該是他最克制的包,頭髮不亂,衣服整潔,咆哮很少。

該劇緊緊圍繞「八仙 」為民除害、懲惡揚善而展開,環環相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同時,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絲與救苦難濟蒼生的重任相互交織,又在浪漫的色彩中融入了人性的 光輝。

隨著電視劇一遍遍的重播,裡面的大反派穿山甲反而成了最讓大家同情的角色。初登場時,穿山甲是一個心懷夢想、努力上進的妖界小青年,他很痴情,為了何仙姑,他改掉吃螞蟻的習慣。

他殺死了通天教主獲得他的力量,只是為了獲得何仙姑的芳心,後來洗心革面的接近何仙姑,最後敗露換來了何仙姑的蔑視,什麼也沒有得到,他最後說的話是打破天庭死板的規矩,可是何仙姑並不喜歡他,並因為他的愛而苦惱。
該劇主要改編自古龍的《流星蝴蝶劍》,也借鑑金庸的《笑傲江湖》中個別設定,講述江湖中最優秀的殺手沈沖,被派遣暗中調查黑白,在一次刺殺行動中邂逅了奇女子南宮蝶。小蝶目睹江湖恩怨幾次自殺,又幾次被救回,兩人情深意重,生死纏綿。

這部劇無論是故事,人物,武術指導,音樂還是攝影,都不弱於巔峰時期的武俠劇。

故事大部分取自《流星蝴蝶劍》,對反派的設定和律香川有點不一樣,沒有不是喝毒酒而死,而是成了「東方不敗」。動作指導則是繼承了香港的武俠動作,因為拍攝場地更加寬闊,動作更顯大氣。

這部劇主要音樂有三首《江湖路》唱出了江湖滄桑,《再回首》和《回首紅塵》也很好的貼個電視劇的主題。攝影更不用說了——真山真水。最重要的是這部劇基本上都是本土演員,則是新加坡武俠劇的巔峰。
新加坡拍攝了很多金庸武俠劇,因為港劇珠玉在前,大部分在內地的知名度都不高,這部《神鵰俠侶》算是知名度最高的了。

扮演楊過的是李銘順,一直以為他是新加坡人,結果是馬來西亞人,飾演小龍女的是搞成新加坡第一美女的范文芳,飾演郭芙的是新加坡另一位大美女陳秀麗,大家最熟悉她的劇應該是《倚天屠龍記》中的小昭,

後來陸續出演了多部電視劇,一直以為他是中國人。飾演郭襄的是林湘萍,就是《寶蓮燈》里的丁香。

這個版本小龍女范文芳扮相輕柔,可遠觀不可褻玩,有一種神聖不可侵犯的美,氣質上比較接近原著。與李銘順搭檔出演的這一版本《神鵰俠侶》,范文芳基本上沒有引起太大疑義,兩人在外形和默契上配合得很好

但這個版本是所有版本中最為「平靜」的沒有多少讚揚之聲,但也沒有多少罵聲,范文芳也成了最中規中矩的小龍女。也可能是有任賢齊的《神鵰俠侶》再前面頂著。

還有那些看過的新加坡電視劇,和以為是中國人的新加坡人。
發帖時間: 新加坡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