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日出》
/金星自導自演舞台劇/

《日出》是中國著名劇作家曹禺的代表作,發表於 1936 年,曾被著名作家巴金譽為「中國新文學運動中的最好收穫」。80 餘年間,《日出》被排演成無數版本。金星版舞台劇《日出》首演於 2021年,集結了華語戲劇圈眾多實力主創。在華巡演第三年,所到城市,依然屢屢售罄。
故事以主人公陳白露為線索,穿插描繪了潘月亭、金八爺、胡四、顧八奶奶、李石清、方達生、小東西等各個階層的人物,在各色人等的生活境遇與內心剖析中,一幅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群像徐徐展開。曹禺先生剖開了社會現實的橫斷面,清晰準確地揭露出金錢與權勢之下,人如何異化,又如何走向淒涼的毀滅。金星說:「曹禺先生台詞寫得太好了!在今天依然充滿現實意義……我們有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創作。」
金星在劇中飾演陳白露和翠喜兩個角色,為了區別人物,金星在聲音塑造上下了很多工夫。她在表演中將陳白露的語速放慢,突出其「冷」的一面。而考慮到翠喜是底層妓女,抽菸抽得多,她的聲音則被設定為了大煙嗓。演出中,金星需要在兩個角色中切換,「我上場先是陳白露,再是翠喜,然後又變回陳白露,一分半鐘搶妝的時間要轉換聲音」。
上海金星舞蹈團的參演,是本版《日出》的神來之筆。除了作為過客和打夯者這類群像演員,現代舞者特有的肢體語言,為戲劇表演延展出情緒表達的空間,將戲劇情緒外化於形,強化了舞台呈現的美感和表現力,也給觀眾帶來了直觀的視覺衝擊。舞美創造了豐富的意象。比如在舞台中間的長台階設計。在人物下場,離開「房間」走在「走廊」時,演員會依然留在觀眾視野里。戲在進行,離場的人還在視野當中,豐富了畫面之外的想像。此外,劇中的燈光也參與了舞台空間的處理。像黃省三就從來沒下過台階,只能在一個小空間裡,富人走過的樓梯他都不能踏足,這便將劇作所描繪的社會階層具象化,非常有力量。
「太震撼了,不愧是金星!」「光影的處理絕美!」「三個小時的演出,值!」觀眾的如潮好評就是對作品最好的佐證。

02.《野花》
/只有上海金星舞蹈團能演/

現代舞《野花》創作於 2018 年,是金星與荷蘭編舞家亞瑟·庫格蘭的第二部合作作品。
「當我走在上海的馬路上,鋼筋水泥高樓林立之間,一塊狹小的縫隙里,一朵野花那麼努力、那麼認真地在生長,我就想把這部作品起名為《野花》。」這就是庫格蘭創編這部作品的初衷。簡約與重複,是編舞亞瑟·庫格蘭舞蹈中最直觀的兩個重要因素。《野花》通過看似簡單的肢體語彙在不同層次中的重複運動,詮釋出野花倔強生存的獨特態度——兇猛而獨特、有目標有決心,充滿頑強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可以讓野花爆發出積蓄於內心深處的力量,無畏禁錮,自由綻放。
《野花》75 分鐘一氣呵成,沒有一個細胞是停止的,還要通過激情和律動,和觀眾進行情感上的交流,這對於技能、體力和腦力都是巨大的挑戰。金星說:「只有量變才能產生質變。舞者們不光是跳舞,更要思考。在台上同樣的動作,動一次和動一百次,是不一樣的。所有的舞者都應該堅持再堅持,讓自己努力綻放得更好。」舞台上的 16 個演員,擁有不同的個性和狀態,亦即 16 種人生故事。同一個主題照見的是每個人不同的生命底色,故而同一個舞台,野花開得姿態萬千、動人心魄。相比上海金星舞蹈團以往任何一部作品,《野花》對技能和體力的要求都是最高的。為此金星說:
「《野花》只有上海金星舞蹈團能演。」

*本文圖片素材由上海金星舞蹈團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