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起,新加坡一場總值500000新幣的水墨書畫展將帶你展開慈善之旅。
其中3位新加坡國家最高藝術獎——「文化獎」得主,吳珉權、許夢豐、李福茂作品參展,共計33位新加坡書畫大咖捐作,為善濟醫社募集慈善資金。

國會議員陳慧玲小姐也將作為主賓出席這次活動。

那麼在這次星洲水墨之旅中,你能打卡哪些新加坡特有的景觀呢?

武吉巴督市鎮公園「小桂林」

距離新加坡武吉知馬山不遠處,有一處酷似桂林灕江的風景,被大家稱為「小桂林」。這裡成為了畫家胡財和的靈感繆斯,他用白色的褶皺和濃烈的水墨產生強烈的對比,突顯自然的野趣。

胡財和《晨曲》

胡財和《夕照》
小桂林是根據花崗岩石廠改建的,80年代起,這些石廠陸續關閉,政府利用現有資源,修建了小桂林。這裡距離新加坡的最高點武吉知馬山山頂(海拔164米)很近,適合戶外爬山野遊。


新加坡的「櫻花季」——風鈴木花盛開

其實熱帶也有「櫻花季」,九月中旬左右,新加坡的大街小巷就開滿了粉紅色的風鈴木花,化身童話王國。
新加坡更生美術研究會顧問及會長陳欽賜,擅長畫「花」與「神仙魚」,他將「南洋之花」下魚兒嬉遊的美景定格在了宣紙上。

陳欽賜《南洋之花》
新加坡觀賞風鈴木花盛開的地點有很多,太陽廣場公園、勿洛蓄水池公園,以及碧山-宏茂橋公園都是不錯的選擇。


花園城市的綠蔭——熱帶樹林

作為公認的「花園城市」,新加坡的綠化覆蓋率達70%,森林覆蓋率為30%,最常種植的就是雨樹、榕樹等熱帶樹種了。
文化獎得主吳珉權,曾師從南洋畫界大師陳文希與鍾泗賓。他將中國水墨與抽象拼貼技藝相結合,來勾畫自然之美。

吳珉權《愛自然一》

吳珉權《愛自然二》

吳珉權《愛自然三》
新加坡藝術協會會長趙振強,選擇用縱橫交錯的抽象線條和顏色堆疊的表現手法,來描繪對熱帶樹林的藝術感受。

趙振強《雨林交響》

趙振強《榕蔭下》
新加坡最常見的樹是雨樹,可以生長至30米高,樹冠像傘一般。它的葉子在太陽升起後1.5小時可以逐漸張開,太陽下山前約1.5小時漸漸閉合。最美的雨樹路,是東海岸公園大道。

說起新加坡「地位尊貴」的樹,當屬國家博物館外的這棵老榕樹。博物館旁的紅磚國家圖書館都已經讓位給城市發展,國家公園局卻因為它年歲已高專門保留。


熱帶黑色「麻雀」

在新加坡,有種叫做「烏鶇」的鳥,它像中國的麻雀一樣常見,本地俗稱「 八哥」。它和烏鴉長得有點像,鳥喙是黃色的。
師從范昌乾與趙少昂的賴瑞龍,傳承海派,將傳統的梅蘭竹石題材加入南洋特色。追求自然,大膽用色。嘰嘰喳喳的「烏鶇」,就這樣出現在傳統的水墨畫中。

賴瑞龍《晨妝》與《群聚圖》
其實這種小鳥是非常聰明加「記仇」的,如果被「欺負」,它會排鳥糞和啄人打擊報復。之前,East Coast Road St Patrick’s,有一隻烏鶇專門躲在樹上「襲擊」,百發百中,在網友目擊下,就報復了6名女性,5名男性。


新加坡的海

新加坡四面環海,「海」成了新加坡人成長的記憶和情懷。新加坡有位以畫「海洋生物」水墨聞名的畫家叫做鄭劍鋒,他的畫作簡約、極致。個展「海底系列」曾於國家新聞與藝術部舉行。

鄭劍鋒《疾馳》
作為豪華新加坡慈善之旅,怎麼可以缺少愛心?在這場旅行中,你不僅可以打卡水墨風景,還可以感受善心。
藝術家們用自己擅長的書畫來傳達對於「慈善」、「善心」的理解,並且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真的幫助到別人。
中國的詩書畫僧釋大禪用對「禪心」的感悟,來創作善心普濟的「佛」形象。

釋大禪《佛》
94歲高齡的著名書法家徐祖燊為這次慈善活動專門提筆,他認為為善的意義在於「樂人樂己」,是一種至樂。

徐祖燊《為善至樂》
吳耀基則用雄勁豪放,章法奇異的字體書寫「善心普濟」四字。在他眼中,「普濟」是大善與大愛的重要出發點與表現。

吳耀基《善心普濟》
本次出展的書畫,多達60幅,藝術家們希望可以藉此機會籌集善款,他們自己慷慨將作品捐出,不收任何回報。沉甸甸的善心與善意,比$500000的書畫總值還要「貴重」。
這樣一場充滿新加坡風情又極具意義的慈善畫展,有沒有成功引起你的注意?快收下這份邀請函,去免費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