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森林裡上幼兒園是種什麼體驗?
把大自然當作最特別的教室
用花草、綠植、石頭當課座椅
有花香、有陽光、有鳥鳴
從教室望出去是一片浸人心脾綠
……
這大概是很多家長心中的「夢中情校」
現今,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開始關注森林教育,讓孩子在成長過程接近大自然,在與自然的接觸中激發原始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回歸兒童的本真。
在森林教育中,自然是唯一的老師,"森林教育中"孩子們可以說是一個沒有"天花板或牆壁"的地方。

長期接觸森林教育的孩子,每天都在新鮮空氣中長大,也自然得到各種歷練。相應地,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做事情的專注程度也都高於其他孩子。
而在新加坡,伊頓幼兒園就將校區建在新加坡濱海灣花園內,讓孩子在森林裡沉浸感知自然,和自然親密接觸。
那麼伊頓幼兒園到底是什麼樣的?同是幼兒園,和國內幼兒園有什麼區別?
01 更加注重戶外探索
新加坡幼兒園
新加坡的幼兒園鼓勵孩子們融入自然,在戶外獲得感受力和創造力。

以新加坡伊頓幼兒園為例,其幼兒園建在新加坡濱海灣花園裡,讓孩子每天都在在森林裡沉浸式上課。
伊頓幼兒園教室有著寬闊明亮的落地窗,窗外就是綠植、樹木、草地。孩子們直接在教室就能零距離感受陽光灑下和大雨落下。
而對於動植物的認識,孩子們不需要靠看圖片、看視頻,直接在花園裡就能學習動植物名稱,在自然中獲得完全不同於城市的生命體驗。
國內幼兒園
國內的幼兒園近年來也開始逐步注重學生的戶外探索,但大多都以短期的夏/冬令營、研學班、遊學旅行等形式出現。一般組織時間是在寒/暑假,整體遊學時間差不多在一個周左右。
部分學校也會不定期組織孩子們前往公園或者動物園等地,親身感受大自然,但通常遊玩時間會控制在半天左右。
對於孩子來說,對於戶外的探索時間太少,且時間不夠緊密。
02 沉靜式全英環境
新加坡幼兒園
新加坡幼兒園以英語教育為主,授課的老師、身邊的同學都是以英文為主進行溝通交流。
從教育啟蒙初期就開始培養孩子的英語能力,能從小讓孩子沉浸在全英環境中,為日後的學習打下牢固的語言基礎。

國內幼兒園
國內的幼兒園大部分以中文教育為主,英語為附加課程內容,課程的主要內容還是以學習英文字母、認識英文單詞、學唱英文歌曲等基礎課程內容為主。
部分雙語幼兒園以雙語教育為主,部分學校也會有外教進行英語教學,但整體語境氛圍不夠沉浸式,孩子對於英文的提升也不會太高。
03 入學年齡更小
新加坡幼兒園
新加坡的幼兒園的入學年齡在18個月-6歲,部分學校也會有托嬰園,為2至18個月的嬰幼兒提供全日制和半日制的護理方案。

常見的年級劃分如下:
2-18個月:托嬰園
18個月-2歲:豆豆班
2-4歲:幼兒園
4-6歲:學前班
以新加坡伊頓幼兒園為例,
18個月-2歲入讀豆豆班,這個階段主要是增強孩子的社交、身體和認知技能。
2-4歲入讀幼兒園,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熟悉數學、科學等相關知識。
4-6歲入讀學前班,這個階段的孩子就會開始系統學習英語和普通話、讀寫能力、數學、科學等。
國內幼兒園
國內上幼兒園的年齡通常在3周歲左右,但有些地方將入學年齡提前到2周歲或推遲到4周歲。幼兒園的招生年齡一般分為小班、中班和大班。
04 課程內容以「玩」為主
新加坡幼兒園
新加坡幼兒園主要以「玩」為主,在玩耍中發展孩子的語言技能、基本數字概念、社交技能、創意、音樂欣賞以及戶外活動等幾個方面。

在課堂中,孩子們會通過模仿老師所做的示範,逐漸獲得知識和技能,以此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比如老師會將所要學習的內容設計成遊戲,使孩子在遊戲中首先熟悉要學習的內容。
另外,老師也會提出設計具有式和誘導式的學習環境的啟發,讓孩子們創造出更多的探索機會,幫助孩子們熟悉基礎知識,並開始通過研究和探索來理解基本概念,例如數字、形狀、評估、預測和分類等。

關於藝術類課程,以新加坡伊頓幼兒園為例,學校鼓勵開展「兒童的100種語言」,例如:講故事、光影探索、手工、表演等等,引導孩子們進行自信和創造的自我表達。
國內幼兒園
國內的幼兒園主要為小學階段的課程打下基礎,一般分為語文、數學、體育、美術、科學等主要課程內容,授課模式主要還是以「應試教育」為基礎。
語文主要是幫助孩子們學會基本的語音、詞彙、閱讀等技能;數學則是讓孩子們學到數字的概念、數字的大小和比較、加減法等;體育、美術和科學主要是為了培養孩子們的綜合素質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