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上周介紹PSLE改革時講到,小學畢業考試要考科學。有家長在後台問小學科學都學習哪些知識。小文今天就來和大家說一說小學科學課程是怎麼開展的。

科學課願景
希望通過獲取科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具有好奇心的終身學習者。
科學課任務
1. 通過提供一個科學學習環境,利用實踐和探究性學習策略,激發、參與和擴展學生的知識,教育學生實現高科學素養。
2. 通過將社會情緒學習、資訊及通訊科技、自主學習及協作學習融入科學教學,使學生具備應付二十一世紀挑戰的能力。
科學課程框架
課程框架的核心是灌輸科學探究的精神。探究的進行建立在以下三個完整領域:(a)知識,理解和應用、(b)技能和程序、(c)道德和態度。

課程設計旨在使學生把對科學的追求看作是有意義和有用的。因此,探究是建立在與科學在日常生活、社會和環境中所扮演的角色有關的知識、問題和問題的基礎上的。
課程安排
愛同小學,三年級到六年級課程主題:

重點課程
每個孩子都有NParks的種子計劃

該計劃旨在為學生提供培育自己植物的機會。每位小學三年級學生將獲得NParks的植物入門套裝,包括花盆,盆栽混合物和一些種子。將發放的三種種子分別是康康,向日葵和玫瑰。
這讓學生有機會觀察課本中描述的植物的生命周期。他們也會經歷和欣賞種植過程中的挑戰,並體驗植物生長的喜悅。希望學生在種植過程中培養一顆愛護環境的心。
像科學家一樣工作、思考

科學課程中,學生有機會運用所教授的過程技巧,例如觀察、使用儀器和設備、比較、推理、分析技巧等,在項目工作中解決問題、作出決定或調查科學問題。任務是在一段時間內完成的,學生在完成每一項任務後,在進行下一項任務之前,會得到反饋,從而加強通過項目工作的學習過程。
使用信息通信技術

資訊及通訊科技課程已納入校本活動計劃,為學生提供平台,讓他們進行自主學習,以開拓他們對科學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認識。利用其他資訊及通訊科技工具,以及學生學習空間,讓學生能有效地進行合作及協作學習。
發現星期四

學生將有機會在課外活動中進行各種科學活動,展示小學教學大綱內外的科學概念。這些活動包括葉子印刷、皮影、不同密度的分層液體、用吸管搭建結構、探索色譜法、紙張電路等。
科學課堂的評估也是採取多種形式。除了筆試外,教師還可以使用實習、項目、老師觀察、清單、思考、模型製作等多種方法進行學生反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