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凈值人群為什麼紛紛選擇孩子出國留學!
胡潤百富的留學趨勢報告里顯示:
國內高凈值人士群體里,占比例最高的30.57%選擇讓孩子在高中階段出國,選擇初中的占13.76%的比例,選擇讓孩子在本科階段出國的有23.14%。

在中國高凈值人士聚集的北京,很多家長也是很早就把小孩送出國留學, 其中,作為允許母親陪讀的東南亞留學國家,新加坡憑藉優越的生活環境,相對低廉留學費用和全球頂級的素質教育吸引了大波留學家長和孩子 。
那麼,作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教育,文化中心的北京,無數人才嚮往生活的地方,為什麼他們卻選擇離開?選擇新加坡?


每年有很多的北京家長來諮詢新加坡留學並成功過來留學,今天,我們就問問他們的看法。
我們沒有北京戶口

李媽媽大學畢業,留京工作,當時很多同學都奔著有戶口的工作去,但李媽媽畢業就去了某外資企業,有沒有北京戶口,李媽媽沒在意。滿心思想進入外企大展拳腳。
李媽媽的老公李強,大學畢業後又去國外讀了碩士。碩士畢業後回國發展,規劃中只有職業規劃,對戶口什麼都沒有太在乎。
兩人剛結婚時,都對自己的能力很自信,相信努力奮鬥肯定能過上有尊嚴的體面生活。結婚時兩人並沒有買房,在租來的房子裡結了婚,2013年小寶寶誕生,算是有了一個完整的家。
他們期間不是沒想過買房問題,但北京的房價已經漲高到靠他們倆自己的力量買起來很吃力的狀態。他們覺得租的小區不錯,房子不錯,省去了裝修等麻煩事,兩人對現狀一直很滿意。
孩子上幼兒園時,李媽媽發現,自己的孩子是 ** 非京籍** ,被小區內近在咫尺的公立幼兒園拒之門外,李媽媽不得不選擇上了離家5公里以內的一家私立幼兒園,月費用9800元。
轉眼到了幼升小的當口,小美覺得跟當初選擇幼兒園一樣,大不了就還是去上私立嘛,既然被視為「非京籍」,那就不要擠占人家北京的教育資源了,有學上就可以。但這次,情況不一樣!
按照北京市教委的規定,不管上公立還是民辦私立小學,都要拿到北京市 ** 各區教委的五證審核,拿到借讀證明,孩子才能註冊學籍,有學上** 。否則,孩子連私立小學都上不了。
所謂五證,
即父母雙方居住證(暫住證)、
在京就業務工證明、
實際居住證明、
在原籍無人監護證明和社保證明,
外加一家三口的戶口本。

而且,今年據說 ** 國際學校也按照新政策——中國籍孩子非京籍的必須都要按照北京市教委規定辦理在讀證明,辦理學籍,否則也不能就讀** 。非中國籍的孩子則不受影響。
李媽媽查閱了2018年的相關政策,發現開放註冊的時間窗口很短,如果材料準備的不齊全,可能來不及補辦。並且在實際居住證明這一項上,李媽媽是租房居住,在審核時,必須出具租房合同、租房完稅稅票,同時房東還要親自到場出示房產證原件和身份證原件。並且要簽署知情同意書。可李媽媽的房東人在美國。也不是很願意專門飛回來配合。
李媽媽被這幾個證明 ** 折磨得心力憔悴** ,但小孩馬上又讀書又不能耽誤,綜合考慮下,選擇了新加坡。
北京霧霾太嚴重

打開一個空氣品質的APP,會看到指標里一項叫做「對低抵抗力人群有/無害」,其中的低抵抗力人群就包括兒童。為什麼兒童在霧霾面前特別容易受到傷害?
嬰幼兒和兒童的呼吸速率要高於成人,他們更經常的用嘴呼吸而繞過了鼻腔黏膜的吸附和過濾功能,並且他們在戶外停留的時間也更長。這些都使兒童比成人從空氣中吸入更多的污染物。兒童的肺功能要到6歲才發育成熟,這期間肺部表皮細胞的穿透性是很高的。

不僅如此,王媽媽說,小孩子的天性就是玩,活波,去自己感受這個世界,親歷大自然,多戶外活動是最好的方式,上學時的體育課,也是鍛鍊小孩的很好的方式,但是霧霾天,老師為了學生的健康著想,不僅課件不讓去操場玩,體育課也停了,甚至霧霾指數如果報表,學校還會按要求停課。
王媽媽說, ** 最終選擇新加坡,就是看中這裡良好的空氣環境和親子設施,特別適合孩子的成長,並且學校也會安排很多課外活動的課程,讓孩子可以全面的發展** 。
可以說,王媽媽就是為了孩子的健康和更好的生活、教學質量來留學。
繁重的課業壓力

隨著年級升高或者有升學壓力,課業變得越來越多,作業多也許並不是一件壞事,只要不超出孩子們的能力範圍。但現在的問題是不是多的問題,
讓張媽媽很難接受的是,許多作業都是有著重複性和機械性,並不有利於孩子 ** 創新思維能力** 的培養。
再者,現在很多課後作業需要家長協助或者監督完成,一般都要吃完飯一直做到十點甚至更晚,不僅考學生,更考家長,無疑增加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和壓力,也增加了孩子對老師的抱怨及對。 每到周末,還有很多補習班, ** 張媽媽說現在似乎陷入了和其他家長的軍備競賽** ,大家都不想自己的孩子掉在起跑線,所以各種瘋狂補習。

盲目攀比的風氣

讓趙媽媽最不滿意的,是在孩子中慢慢形成的 ** 盲目攀比的風氣** 。比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給孩子辦生日宴,北京也一直是全國高凈值人士比較集中的地方,有些父母給孩子置辦的生日宴甚至堪比婚禮現場。
動輒數萬元的花費,以及數百上千元的回禮,讓原本簡單的生日宴承載了過多世俗的含義,每月幾場參加下來,也加重了一些家庭的負擔。不少家長感慨:這樣的生日宴,真讓人吃不消。

氣球和鮮花拱門、巨幅寫真照片、現場歌舞、客人推杯換盞……兒童生日宴場面宏大,禮物奢華,搞得比婚禮都隆重,隨禮也水漲船高,並且相互攀比,標準日漸拉高,讓人們讓不少家長既感壓力又覺無奈。
趙媽媽說,豪華兒童生日宴早已脫離家庭成員溫馨慶祝的範疇,演變為成人間世俗的攀比和無聊地展示。浮躁功利的社會催生了當下人們攀比炫耀的心理,生日聚會仿佛是家長們人生成就的直接體現,更儼然成為財富比拼和人脈展示的「軍備競賽」。
趙媽媽給萬事通老師說, ** 一個健康的學校和社會風氣,應該是讓兒童在快樂、平等中成長,而不是在奢靡攀比中長大,平等意識須從小培養,稚嫩心靈須悉心呵護** 。追根究底,一味炫耀攀比、虛榮、攀比的歪風邪氣污染孩子純真的心靈,而陪伴、快樂、平等才是孩子們最長久最有意義的生日禮物。
最終選擇新加坡,是因為 ** 新加坡的風氣相對簡單,孩子每天就是討論的學習和成長,家長間也沒有那麼大攀比的壓力,讓教育回歸它最本本來的樣子** 。
高昂的學費

周媽媽說,在北京的國際國際學校學最高接近40萬元/年。一般的學費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比起上海和深圳也是高出一大節。學費從十幾萬到三十多萬不等。加上其他的各種費用,每年至少20多萬起步。
但北京選擇國際學校的家長們對於如此高昂的學費並未望而卻步,家庭經濟基礎、對素質教育的追求以及對出國攻讀世界名校的渴望使得這些家庭願意在基礎教育階段投資高昂的學費以換取孩子獲得優質教育的機會。
周媽媽經過綜合比較, ** *最終選擇了新加坡的國際學校,因為綜合價格差不多,但是新加坡的國際學校質量更好,不管是國際的管理體系,全球性的課程認證,還是一流的國際化師資隊伍,都比國內的國際學校有優勢 。並且,新加坡的國際學校,是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 ,中國籍的學生的比例一般控制在10%左右,以史丹福美國國際為例,學生來自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可以給學生更多元的交流。
以上,是我和很多來自北京的媽媽聊天,總結的一些他們離開新加坡的原因。 我們知道,出國留學,對孩子,對父母,對整個家庭,都是一個重大的決定,生活環境的巨變,親朋好友的離別,異國他鄉的艱辛,都不是一條容易的路,但家長們還是毅然決然的為了子女的教育遠赴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