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大巴窯(Toa Payoh)區,有一座百年前古寺,蓮山雙林寺。寺院佇立在一片清幽福地上,地帶後方隆起,逐漸向前方略微傾斜,前端是低洼的灘地,兩側是青綠的樹叢,遠遠望去,那隆起的丘坡就像一朵清新脫俗的蓮花,浮在翠綠的荷葉上,「蓮山」即因此得名。而「雙林」一詞,據經典記載,佛陀在拘尼那城,外的娑羅樹下涅盤時邊的同根雙樹各一枯一榮,遂有大乘涅盤「常樂我」之比喻,藉此警句,提示大家謹記佛陀的教誨。
南下南洋淘金的「福南號」錢莊老闆劉金榜捐地捐資,於1907年建成雙林寺,歷經多次修繕,保留了閩南風格的佛教禪院,1980由新加坡政府宣布雙林寺為第十九個國家古蹟,是唯一被列為國家古蹟的佛教寺院。

傳統牌坊式庭院入口將外面的喧譁和佛教凈地區分開來。

重檐歇山頂山門

山門上畫有門神,這個是東南亞佛教寺廟或者道教觀常有的現象,中國大陸的佛教寺廟很少見。

天王殿。雙林寺也是依據中軸線來規劃。



主殿供奉釋迦摩尼三世佛

鮮艷的顏色,雕花,飛檐上捲曲的雲紋都說明了它閩南風格。




廂房供奉了伽藍菩薩、地藏王菩薩等。
中軸線外另建觀音殿供奉最受東南亞信徒重新的觀世音菩薩。雙林寺觀世音為四十八臂千手千眼觀世音坐像,高大莊嚴。


其他還有藏經閣、功德堂,龍光寶塔等也有特點。



角樓

晨鐘

信徒

石刻

晨光中的香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