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年,萊佛士爵士新加坡河畔登陸,
開啟了現代新加坡的歷史。
新加坡的整潔和美麗也與它密不可分。
獅城之美,起源於此。

萊佛士登陸遺址位於新加坡河之畔,1819 年,史丹福萊佛士爵士率先登上此島。他發現,新加坡河深度可以停泊船隻,因此,很合適作為理想的國際貿易前哨。正是因為這次發現,現代新加坡才得以誕生。
新加坡河大致分為三個主要的河段,沿岸修建了駁船碼頭、克拉碼頭和羅拔申碼頭。
駁船碼頭
駁船碼頭位於新加坡河的河口,這裡曾是一個名為Temasek的小漁村。相傳,蘇門答臘王子Sang Nila Utama在新加坡河口登陸後,看到一隻像獅子的奇怪動物,便把這片土地稱為獅子城,新加坡由此得名。

河口處的魚尾獅雕像
1819年萊佛士在此登陸,開始了在新加坡的統治。駁船碼頭建在新加坡河口一處彎曲地帶。為了發展商業,萊佛士將現在萊佛士坊一帶的小山剷平,並將沙土填在河岸邊。剷平的地區開闢為商業區,河岸邊填土的地方修建起了碼頭。這大概是新加坡最早的城市規劃和發展項目。
克拉碼頭
克拉碼頭以第二任海峽殖民地總督克拉克命名。克拉碼頭位於駁船碼頭的上游,也曾是一個貨物周轉和貿易區域,沿岸有很多倉庫和商店。克拉碼頭還有一個綽號叫「柴船頭」,因為早年岸邊的小貨倉主要是賣燃料,如木柴、木炭和燃油等。

羅拔申碼頭

羅拔申碼頭以市議員J Murray Robertson命名。19世紀90年代,克拉碼頭的上游地區尚未開發,仍是一片沼澤灘塗。由於貿易發展和人口增長,上游地區也逐漸被開發起來。這裡比下游的駁船碼頭和克拉碼頭寧靜,過去有很多倉庫。
新加坡河繁忙的船隻往來和貿易活動導致河道受到嚴重污染。1977年,時任總理李光耀先生髮起新加坡河清河運動。十年里,沿河商販和房屋逐漸遷往別處,河上的船運活動也漸漸停止,他疏通清理河道、美化沿岸環境,新加坡河從此改頭換面。

如今,河岸邊曾經的商鋪和倉庫經過翻修,被改造成娛樂和休閒場所。昔日河上的運輸工具——駁船,變為了遊客們遊覽新加坡河的交通工具。新加坡河的船運和貿易功能減弱,但繁華依舊、風景更勝~
本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