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 前言
新加坡遭冠病疫情衝擊兩年後,於去年4月重開邊境,很快地便吸引了許多國際學生前來。新加坡作為留學目的地,向來受國際學生和家長歡迎。除了本身已經有的優勢,一些外在因素,也放大了新加坡的吸引力,讓這個小紅點在吸引國際學生的競爭中「躺贏」。
富人有財力,因此會想好備案。要是想移居到華人社會,能選擇的大概只有新加坡。「留學往往不只是求學那麼簡單,而是同移民掛鉤在一起。不少向我們諮詢情況的台灣家長都問,孩子要是在新加坡念書,日後可以申請成為公民嗎?」
有些父母打算讓孩子先申請成為新加坡永久居民及公民,先鋪好路,期待自己日後也能順利入籍。
除了國際局勢,國際學生自己國家的政策也可能變相讓新加坡更具吸引力。像雙減政策和進行中考分流改革,就促使一些中國父母把孩子送來新加坡念書。

「在這個過渡階段,很多父母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有五成機會無法升上高中,而必須報讀職業或技術學校。他們希望孩子能擁有含金量高的文憑,因此只好到國外尋求機會。」
排除外在因素,新加坡原本就對國際學生和家長很具吸引力。新加坡的社會穩定、治安好、城市建設完善,都是一些基本因素。
新加坡的教育質量好,也是亮點之一。本地政府學校的口碑向來好,但不容易考進。不過,中小學生還能選擇上國際學校,而這裡的國際學校辦得有聲有色,學生的國際文憑高中課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會考成績也相當傲人。
專業人士指出,新加坡的這些優勢在過去幾年被更多人注意到。
「很多家長瞬間留意到新加坡,通過各方面意識到新加坡的發展和教育優勢,形成了來新留學的潮流。東風來了,機會是給準備好的國家的。」
2021年度「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簡稱PIRLS)今年5月16日公布調查結果。
這項調查自2001年推出以來,每五年進行一次,旨在了解各個國家或地區小四學童的閱讀能力。最新一輪研究涵蓋57個國家及地區,中國大陸並沒有參加。

整體表現最佳
來自新加坡本地183所小學的6719名小四生,於2020年10月至11月參與這項測試閱讀能力的研究。這項調查在評估時,採用的是個別國家及地區的主要教學媒介語。新加坡學生接受的是英語閱讀能力的評估。
評估方式包括看互動的數碼閱讀篇章後回答問題,以評估學生在信息時代中的閱讀、解釋和分析網絡信息的能力。
調查結果顯示,新加坡學生的整體表現最佳,以587分的平均分數位居榜首,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別是愛爾蘭(577分)和香港(573分)。
2021年度「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中排行前20名教育體系。

新加坡首次登榜首
這是新加坡首次登上榜首,2016年新加坡學生排名第二,2011年排名第四。
教育部發布文告指出,儘管冠病疫情擾亂學習和生活,但新加坡學生的閱讀能力平均分數從2016年的576分,提高至2021年的587分。新加坡也是自2001年調查展開以來,唯一在過去20年持續進步的教育體系。
在這次測試中,新加坡學生的基礎閱讀能力得分為584,國際平均分數是502;高級閱讀能力分數達591分,國際平均分數為503分。
新加坡在「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的平均分數趨勢。

新加坡教育部說,新加坡取得佳績的因素包括過去20年完善英文教學課程、為需要額外閱讀支持的學生推出學習計劃,以及學校和教師為確保學生在疫情期間能夠持續有效學習所付出的努力。
超過三分之一(35%)的新加坡學生閱讀達到調查四個層級中的最高評級(Advanced),顯示對閱讀有難度的文章和展示高階思維技能方面的高能力。獲最高評級的國際中位數是7%。
新加坡閱讀能力最低的10%的學生所獲得的最高分數,在調查中的教育體系裡也是得分最高的。
儘管人們擔心疫情會對社會經濟地位較低家庭孩童的學習影響更大,但調查發現,新加坡學生不論來自高低層家庭,閱讀成績差距在最近兩次調查年間並未擴大。
另外,84%的本地小四生稱對閱讀能力有信心,高出國際平均水平的78%。
閱讀興趣降低
不過,喜歡閱讀的新加坡學生卻進一步減少,稱非常喜歡閱讀的學生比率在2021年下降至51%,是10年來新低,這一比例在2016年和2011年分別為55%和60%。父母認為孩子非常喜歡閱讀的比率,也分別從之前的53%和60%,下降至2021年的48%。
教育部說,閱讀興趣下降並非新加坡獨有的現象,這可能是因為過去10年其他形式的娛樂和內容格式,如社交媒體的迅速發展所造成的。
教育部教育總司長劉慧麗說,建立濃厚的閱讀文化必須靠全體社會努力。「教育部將繼續與學校、家長和社區緊密合作,使我們的學生具備未來所需的技能和能力。」
【以上內容源自聯合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