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獲得平等機會的途徑嗎?
還是會導致分層加劇?

左起:Tan教授,王乙康先生,Viswa先生,Schleicher先生和齊翔參加此次活動
近期,新加坡國立大學(NUS)U@live以「教育——仍然是一個社會平等者?」為主題開展了一次會議,此次會議邀請了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先生,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Yale-NUS)校長Tan Tai Yong教授,對於精英制度、階層劃分、成功的定義以及如何調整教育政策以更好地促進社會凝聚力和融合等主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U@live成立於2011年1月,旨在展示新加坡國立大學社區的許多傑出成員——學生、教師和校友。在幾次疊代中,U@live逐漸發展成為全球知名演講者的特色,並引發了具有全球重要性的對話。在中斷一年之後,備受期待的U@live提升思想領袖地位以一種新的形式回歸,將新加坡國立大學定位為全球思想領袖和創意工廠,為解決對新加坡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意義的全球性問題提供革命性的解決方案。
王乙康認為,教育仍然是一種社會平等。「讓我們做一個簡單的設想:明天開始關閉所有學校,解僱所有教師,關閉新加坡國立大學,不平等的現象會變得更好嗎?當然不會。我們需要做的是,將現在的教育系統不斷調整,發展出更好的政策。」
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教育及技能處處長Andreas Schleicher先生表示,同時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幼兒教育。「當你想到我們是否擁有公平競爭的時候,你首先想到的會是早期的幼兒教育和護理。如果我們能給人們這樣一個平等的機會,那就是為他們提供這樣的教育基礎。
但通常情況下,優勢群體(更為富裕的家庭)能得到更多更好的早期兒童教育。早期教育是如此分散、缺乏監管,因此,即使是幼兒教育也往往會加強而不是緩和社會不平等,這顯然是我們現在需要開始努力的地方。」
「
在整個教育體系中,我們正試圖淡化對成績的過分重視。我認為這個信號已經傳遞給了整個社會:一些僱主開始改變他們的招聘方式,許多家長也開始明白這一點。我希望在這一代人中,這種文化將轉變為我認為能夠給年輕人帶來更有教養、更有同情心的東西。
——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
」

在問答環節中,觀眾分享了他們在新加坡教育系統中的經驗、挑戰和學習要點,包括有目的的教育需求,重新定義成功和教育的理念,課堂規模的影響,高度重視達到基準,跨越途徑是多麼容易,以及技能在未來的重要性。
會議中提出的另一個主題是關於精英管理的想法:不要將成績作為衡量成功的指標。
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Yale-NUS)校長Tan Tai Yong教授表示:「如果我們過於狹隘地將成功定義為獲得學術成就,那麼那些沒有達到這一點卻做出了成就的人就不會被認為是成功的……如果我們能夠擴大定義和理解,更具包容性和培養或教育人們對於成功的看法,那麼這一代人將更靈活地應對未來的飛速變化。」
談到翻修課堂、項目工作、海外融入、社區項目和實習的問題時,王乙康表示,在課程方面的這些變化有助於學生掌握更多技能,並發現他們真正的熱情所在。
成績不是最重要的,但想要做好這一點必須從企業和父母開始改變。此外,教育體系其他的變化包括取消小學和中學的一些考試,以及取消申請大學的理工學院學生的O-Lev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