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家博物館是新加坡歷史最悠久的一座博物館,館內有豐富的歷史文物及有趣的展覽,帶你探索新加坡的過去與現在。博物館坐落於城市中心位置,搭乘地鐵到市中心站(步行約8分鐘即可抵達)或是明古連站(步行約4分鐘即可抵達)。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的新古典主義建築超級壯觀,博物館的建築特點是優雅的新帕拉迪安設計,一種歐洲風格的建築,其特徵是高度對稱的立面,以及窗戶上方的木架。

根源
1845年1月22日,它以新加坡圖書館開業。1849年,它收到 Temenggong Ibrahim of Johor 捐贈的兩枚古金幣。這開啟了圖書館的博物收藏。隨著收藏的增加,該機構被稱為新加坡圖書館和博物館。這最終在 1874 年歸殖民政府管轄,並更名為萊佛士圖書館和博物館。
1887 年,史丹福路沿線開設了一座專門用於容納圖書館和博物館的建築。這棟建築就是我們今天公認的新加坡國家博物館。

1955 年,博物館和圖書館才最終在行政上分道揚鑣。1960 年,圖書館搬到了博物館鄰近的獨立大樓里,新加坡國家圖書館。
更名和轉變
它最初被稱為殖民政府下的萊佛士圖書館和博物館。在日本占領新加坡期間,它更名為 Syonan Hakubutsu Kan或 Syonan Museum。戰爭結束後,該機構的名稱恢復為萊佛士圖書館和博物館。
新加坡於 1959 年獲得自治後,博物館於1960年更名為國家博物館,以表明與殖民過去的決裂。博物館由文化部監督。它一直是國家博物館,直到 1993 年國家遺產委員會成立。後來更名為新加坡歷史博物館。
2006 年,博物館經過耗資 1.32 億美元的翻新工程,搬遷到 Riverside Point 購物中心的臨時場地後,該博物館回到了史丹福路的家,並更名為新加坡國家博物館。
獨角獸設計

仔細觀察新加坡國家博物館外部的三角形山牆,您將能夠在立面上發現獨角獸。這些神話生物被發現支持維多利亞女王的紋章並代表蘇格蘭。當這座建築於 1887 年開放時,新加坡仍是大英帝國的一部分。1887 年也是維多利亞女王的金禧年,換句話說,是她登上王位的第 50 年,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她的冠飾裝飾著這座建築。
今天,新加坡國家博物館的四枚紋章中只有三枚是原創的。其中一個面向後方的被損壞,不得不由來自印度的工匠重新製作。
戰爭期間的避難所
博物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相對毫髮無損。這並非純屬偶然,因為被占領土上的許多其他機構的藏品都被洗劫一空。部分原因是裕仁天皇派田中館英三教授對該地區的科學機構進行調查。有一個故事講述了新加坡淪陷後,他如何在史丹福路大樓上貼上「請勿進入」的標誌,以阻止日本軍隊奪取它。儘管他沒有適當的軍事權力,但促使他這樣做的原因是他與 E.J.H. Corner 的認識,當時為新加坡植物園副董事。在會議上, Corner 遞給他一份來自州長 Shenton Thomas 的正式書信,要求保護博物館中的科學和歷史收藏,以體現其內在價值。這影響了教授採取行動幫助保護博物館。在日占時期,德川義親侯爵被任命為博物館和花園的館長。作為天皇的親戚,德川的任命也為博物館及其藏品帶來了一些安全感。

事實上,矗立在維多利亞劇院與音樂廳外的萊佛士雕像在戰爭期間被帶到博物館妥善保管。由於博物館提供的庇護所,這座雕像今天仍然存在。
自然歷史或國家歷史

過去在大部分時間裡,新加坡國家博物館的前身都專注於自然歷史。它有從該地區收集的動物標本用於科學研究。許多年長的遊客會記得新加坡國家博物館過去曾展示的印度長鬚鯨的骨頭。1960 年,博物館開始將重點從動物學轉向國家建設工作。它由文化部監督,然後轉移到科技部,然後又回到文化部。到 1970 年代後期,國家博物館已經牢固確立了其作為一個專注於當地歷史和人們可以反思其根源的地方的角色。
新加坡最古老的飲水機

隱藏在新加坡國家博物館庭院中的是 Gemmil 噴泉。它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公共飲水機,1864年由銀行家 John Gemmil 捐贈,作為離島前的離別禮物。Gemmil 噴泉曾經位於商業廣場(現稱為萊佛士城),之後被移至皇后廣場,並最終於 1967 年移至國家博物館。噴泉上的銘文寫著「供新加坡所有國家使用」。「這個純凈水的飲水噴泉是 John Gemmill的禮物,以前是這個島,現在是倫敦」。
劇院的磚牆

如果您有機會參觀新加坡國家博物館的 Gallery Theatre,您會注意到一堵紅磚牆。這堵由 16,720 塊磚砌成的牆向位於史丹福路沿線的前國家圖書館大樓致敬。該建築於 2004 年拆除,Gallery Theatre 現在位於其舊停車場的位置。
#悠邸服務式公寓 (城市中心店)坐落於新加坡市中心,距離新加坡國家博物館僅需8分鐘步行。

來源: Little Day Out、《城市中的圓頂:新加坡國家博物館的故事》一書、National Museum of Singap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