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傳承華族文化,激起新一代的新加坡學生對新謠與華文學習的熱情,並為學生提供一個交流切磋的平台,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聯合裕廊先驅初級學院、彈唱人製作室和《聯合早報》共同主辦2021年「新空下」全國學生新謠創作比賽。

「新空下」新謠音樂分享會
「新空下」新謠音樂分享會本月7日在裕廊先驅初級學院揭開帷幕。去年因疫情而取消的音樂分享會,今年從現場轉線上,首場活動有100名裕廊先驅初院生通過Zoom參與。
彈唱人「新聲代」歌手張嘉思和黃鈴貽在線上為學生表演首首動人歌謠,並以詼諧的方式講解新謠歷史。
除了經典新謠歌曲,因參加「新空下」出道的張嘉思和黃鈴貽也演唱三首「新空下」得獎作品:《小紅點》《情感銀行》及《未完待續》。他們也鼓勵學生積極報名參加比賽勇敢追夢。

裕廊先驅初院
裕廊先驅初院是第七年協辦「新空下」全國學生新謠歌唱及創作比賽,新謠是他們校史中不可割捨的一頁,也是該校生身份認同的一部分。
該校H1華文科主任林怡樺(35歲)指出,校方在新生介紹時都會特別提起新謠,也在母語雙周活動中加入新謠元素,多管齊下推廣新謠文化。她慶幸今年能有線上音樂分享會的安排,讓同學們有機會進一步認識新謠。
裕廊先驅初院高一生林靜怡(17歲)受訪時說:「新謠的歌里會出現其他語言或方言穿插的情況,這讓我覺得非常有趣。」
她的同學李易恆(17歲)覺得,雖然只能從線上觀賞演出,無法與歌手有現場互動,相當可惜,但在疫情下仍有機會參與音樂會非常難得。
接下來還有19場分享會將在不同中學、高中和初院舉行,至7月26日結束。

「新空下」全國學生新謠創作比賽
「新空下」今年有五個組別:
「歌唱(獨唱)」「歌唱(合唱)」和「歌曲填詞」組,供在籍中學、初院、高中、工藝教育學院及理工學院學生參加。
「創作(創意)」和「創作(公開)」則給上述學生以及在籍的本地六所公立大學學生參加。
歌唱組(獨唱與合唱)
參賽組別與人數: 歌唱比賽分成獨唱及合唱,合唱的小組人數應介於2至5人。
參賽者資格: 在籍中學、初院、高中、工藝教育學院和理工學院學生。個人獨唱組只開放給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小組合唱的組員當中,必須有一半的參賽者(50%)是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
比賽所選唱的歌曲必須是歌單內的指定歌曲。如果選唱歌單以外的歌曲,參賽者將被取消資格。
獨唱與合唱比賽:所有報名的參賽者均需參加 2021年5月 29 日的試音。
試音將選出 20 位獨唱者及 20 組合唱者進入初賽。
初賽將選出 10 位獨唱者及 10 組合唱者進入半決賽。
半決賽將選出 5 位獨唱者及 5 組合唱者進入大決賽。
創作組(公開)
參賽人數: 可獨自報名參賽,也可幾人合作,但以5人為限。
參賽者資格: 在籍中學、初院、高中、工藝教育學院、理工學院和本地六所自治大學(NUS、NTU、SMU、SUTD、SUSS、SIT)的學生。若以小組參賽,則小組成員當中必須有至少一半的參賽者(50%)是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
若成功入選,主辦方將於2021年6月24日以電郵方式通知參賽者。
成功入選的作品將由專業音樂人進行編曲,並從2021年7月1日開始,通過電郵方式發給參賽者。主辦方對編曲擁有最終決定權。
創作組(創意)
參賽人數: 可獨自報名參賽,也可幾人合作,但以5人為限。
參賽者資格: 在籍中學、初院、高中、工藝教育學院、理工學院和本地六所自治大學(NUS、NTU、SMU、SUTD、SUSS、SIT)的學生。若以小組參賽,則小組成員當中,必須有至少一半的參賽者(50%)是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
若成功入選,主辦方將於2021年6月24日以電郵方式通知參賽者。
成功入選的作品將由專業音樂人進行編曲,並從2021年7月1日開始,通過電郵方式發給參賽者。主辦方對編曲擁有最終決定權。
歌曲填詞組
參賽人數: 可獨自報名參賽,也可幾人合作,但以 5人為限。
參賽者資格: 在籍中學、初院、高中、工藝教育學院和理工學院學生。參賽的組員當中,必須有至少一半的參賽者(50%)是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
參賽者提交報名表格後,主辦方將發出另一個連結讓參賽者上載詞句。截止日期為 2021 年 6 月 28 日。
若成功入選,主辦方將於7月26日以電郵方式通知參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