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這些烏龍翻譯,別說中國沒有
在多種族的新加坡,實行的雙語教育,大多數新加坡人都會說兩種或是兩種以上的語言,可是即便這樣,也常常出現「翻譯烏龍」,貽笑大方~

可素,不是說在新加坡即便不懂英文也能愉快的玩耍麼?那這些翻譯都是什麼鬼?……真是讓人啼笑皆非。
1.雲行跑步
雲行跑步,難道是像孫悟空一樣騰雲架霧?…好玄幻有木有?不要怪小編無知,真心沒聽說過「雲行」跑步這麼一說。

原來這個「雲行」跑步是榜鵝中體育俱樂部(Punggol Central CSC)為了召集更多跑步愛好者,在每個月的第二個星期天一起運動,宣傳海報卻誤將「競跑」翻譯成了「雲行」,比如「8km Run」被翻譯成「八公里雲行」,難道是讓競賽者從地球一路跑上雲端?
不僅如此,就連海報的大標題也弄了個翻譯烏龍,將「Running Team」翻譯成了「運行團隊」。

沒錯,這已不是第一次出現翻譯笑話,在此之前,新加坡也發生過好多次,讓人哭笑不得。
2.聖誕黨
前不久,女皇鎮史德林景分區居民委員誤將「Christmas Celebration Party」翻譯為「聖誕節慶祝黨」,當時還被一些網民調侃道:「投聖誕節慶祝黨一票!」明明是要舉行聖誕派對,卻冒出了一個新黨派,也是醉了……

在留言中,有網友調侃道:「雙語教育真成功!」
也有網民嘲諷,搞不好這個「聖誕節慶祝黨」可以執政。因為肯定是最受歡迎的party啊。
還有網友搞笑稱,「這個黨,外國留學生也可以參加哦!」(可不是嘛!聖誕趴肯定不限國籍啦。)
行了,都別這麼嚴肅了。反正聖誕節就要到了。就算逗個樂子吧!至少這輩子咱都可以參加一回「政黨」了。
3.後港「歷史牆」
三年前以2388萬8888元成交的後港天價咖啡店,曾經風靡一時。翻修一新的店鋪為了「繼往開來」,以中英文介紹後港的歷史,印成壁紙貼在牆上,作為歷史牆。
本來多好的事兒啊!卻不知道華文翻譯從哪兒請來的,不僅語句不通還錯誤連連。按理說都天價轉接店鋪了,應該不差錢才對啊!「歷史牆」搞成這樣不僅是丟臉而已喲!
「itinerant Chinese medicine men」(賣膏藥的江湖郎中),譯成「巡迴中國醫藥男人」,瞬間把郎中的江湖地位提高好多啊,「巡迴中國醫藥男人」,小編瞬間就想起了《王的男人》。。。咳咳咳,好像想偏了。。。
「story tellers spinning yarns」「(講古的說書人),譯成「說書紡紗的紗線」,這個算是「鬼怪故事」?說書人瞬間變成了紗線是個什麼鬼?

「後港」一詞源自於福建話和潮州話「Au-Kang」,則被翻成「歐陽康」,嗯,幸虧不是完顏康或是楊康,不然郭靖還不得打上門來?
有心介紹後港歷史,肯定是好事兒,但是,咱能找個靠譜的翻譯不?畢竟是公共場所,誤導了遊客或者新加坡的小孩子多不好啊!估摸著這華文部分是翻譯器翻譯的。小編悄悄用翻譯器試了一下,「Au-Kang」還能翻譯成「太子港康有為」……
4.「大井腳」譯成「大佳腳阱」
一些具有新加坡文化色彩的地名,也被篡改得面目全非。
後港有一口著名的大井,被潮籍村民稱為「大井腳」(Tua Jia Ka),到了這個歷史牆上,就變成了「大佳腳阱」。

5.《那些年,我們為國宣誓》翻譯烏龍
2012年,新加坡新傳媒配合國慶製作的記錄片《那些年,我們為國宣誓》(華語版),僅僅1小時的片長就出現多達10處翻譯錯誤。

其中較離譜的錯誤有:把已故副總理拉惹勒南(Sinnathamby Rajaratnam)改成「那拉姆」、副總理張志賢改成「張志獻」、組屋譯成「國宅」、中學譯成「國中」及「國民服役人員」譯成「國民兵」。
6.無人能看懂的孔子名言檯曆
新加坡的一家公司打算印製檯曆送給教育界的客戶和機構,因此公司認為用先師孔子的名言最為恰當,於是請了一名新加坡准大學生翻譯孔子名言,准大學生竟然用「谷歌翻譯軟體」,結果孔子的名言翻譯錯漏百出,有些句子根本讀不通,著實叫人「大開眼界」。

7.「Bras Basah」譯成「胸圍Basah」
「翻譯烏龍」不僅出現在民間,就連新加坡政府部門也出現這種笑話。新加坡國家文物局網站的中文版介紹新加坡博物館是「全美」歷史最悠久,地名「Bras Basah」(勿拉士巴沙)變成「胸圍Basah」。

8.「推廣跌倒意識運動」
新加坡政府部門宣傳海報的華文翻譯,再次「擺烏龍」。保健促進局推廣預防跌倒意識的活動,海報華文標題被譯為「推廣跌倒意識運動」,有鼓勵人們跌倒的意思,在網上引起熱議。

有網友調侃說: 「推廣跌倒,一定要達到每個人經常跌倒的程度,這個運動才能算成功!」
另外有網友也指出,英文標題「Launch of the Falls Awareness Campaign」的語法有錯在先,導致華文也錯了。
9.「中元節」譯成「匈牙利旅遊節」
2002年旅遊局在樟宜機場擺放的旅遊指南中,竟然將「hungry ghosts festival」(中元節)硬是給翻譯成了「匈牙利旅遊節」……(小編讀書少,你不要騙我……)

10.旅遊局《簡史》翻譯烏龍
新加坡旅遊局網站上《新加坡簡介》里有關《簡史》這篇文章,有許多難懂或錯誤的文字。比如,中國歷史在三世紀時曾將其(即新加坡)描述為「蒲羅中」,即「半島頂端的孤島」,顯然是從英文原文翻譯過來的。

另外,將海峽殖民地「解散」翻譯成「解體」等錯誤翻譯。不知道是因為不諳中文,還是旅遊局地理歷史知識不足……
那麼導致這些翻譯烏龍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1)中文能力偏低:
雖然新加坡實行雙語教育,一般年輕人平時可以用華語交談,聽得懂華語,但能講得流利的則比較少,就算能閱讀華文刊物,終究還是比較習慣英文閱讀,能夠用華文書寫的更是少之又少。
2)翻譯資源匱乏:
國家文物局承認在準備中文網站時使用「Google Translate」軟體,但出事後已停用。中文翻譯軟體,沒有相關字體,所以出現很多問題。翻譯畢竟是一門專業,也是一種藝術,不能完全由免費的軟體代勞。
3)審核程序鬆散:
現代科技發達,利用軟體翻譯也不是行不通,但軟體畢竟還沒有如此智能,時不時會出現一些錯誤。用軟體既省時又省錢,能很快「出貨」,但在「交貨」之前,要有懂得中文的人審核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