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8年初院入學新標準簡介
從2028年起,新加坡初級學院的入學標準將發生重大調整,由現行的六科(LIRS)改為第一語文加最佳四科(L1R4)。

這一變化意味著學生可以少修一科,從而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其他興趣和強項的發展中。今年的中二學生將成為首批受此調整影響的學生群體。
入學門檻調整
隨著入學標準的調整,初級學院的入學門檻也將從現有的20分調整為16分。而三年制的勵仁高中(Millennia Institute)將保持其20分的入學門檻不變。L1R4的計算方式是將第一語文和最佳四科的等級總和,每科的最佳等級為一分。
課程與科目要求
在L1R4的計算中,學生仍需包括人文和數理科目,對母語科的要求保持不變,以確保課程的嚴謹性,並為學生在各學科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學生在課程輔助活動中的優異表現仍可享有優待分,但由於少了一科的積分,新制中的優待分頂限將從原有的四分調至三分。

教育部長的聲明
教育部長陳振聲在2025年3月6日的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中宣布了這一調整。他提到,自1989年實施L1R5標準以來,學生的A水準及格率已從1990年的約65%提升至目前的超過90%,表明學生已能更好地應對初院課程。因此,教育部決定調整入學標準,以鼓勵學生更全面地發展。
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
此次調整是教育部鼓勵學生全面發展的又一舉措。從取消年中考試、改革小六會考到全面實行科目編班制,教育部一直在減少對學業成績的過度偏重,力求培養學生的多面能力。配合科目編班制,教育部已於去年宣布從2028學年起調整理工學院的入學標準,允許ELR2B2組合中的其中一個最佳科目為較低的G2水平科目。

學生升學路徑的穩定性
陳振聲強調,此次調整不會影響進入初院和理工學院的學生比率。過去五年,進入初院的學生占每屆總數的約27%,進入理工學院的占約43%,這一比率保持穩定。教育部預計,未來進入初院的學生比率將與往年相近。
通過這一系列調整,教育部旨在為學生提供更多全面發展的空間,同時確保他們在學術上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做好準備。
初級學院校園更新計劃
打造更先進的教學與協作空間
5.7億元投資,四所初院迎來重建與翻新
新加坡教育部宣布,將投入約5億7000萬元,對四所初級學院進行重建或翻新。這一「初級學院校園更新計劃」的第一階段涉及淡馬錫初院、安德遜實龍崗初院、裕廊先驅初院的重建,以及義順星爍初院的翻新。

這些新校舍預計將於2028年1月正式啟用,旨在為學生和教職員提供更先進的硬體設施和功能,推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並促進協作式學習與工作。
教育部長宣布計劃細節
教育部長陳振聲於2025年3月6日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教育部的開支預算時,正式宣布了這一計劃。他指出,新校舍將不僅滿足教學需求,還將為教職員提供多功能的工作空間,促進互動與協作。這一計劃是教育部自2019年啟動的「初級學院校園更新計劃」的第一階段,旨在為初級學院提供更現代化和可持續的學習環境。

安德遜實龍崗初院:科學與藝術的融合
重建後的安德遜實龍崗初院將擁有兩棟11層的教學樓,占地4.3公頃。新校園設計注重可持續發展,將設有屋頂花園、一個視野開闊的圖書館以及一個弘揚學校歷史的文化遺產廳。校長王有成表示,新校園的設計充分發揮了學校在科學、技術、工程、藝術與數學(STEAM)領域的優勢,同時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學和活動空間。

裕廊先驅初院:四大主題引領未來教育
裕廊先驅初院的新校園將設有兩棟12層的教學樓,占地4公頃。校園設計圍繞四大主題展開:花園式學校、生活實驗室、第二個家以及社區連接。校長洪慶仁指出,這一設計理念旨在培養「積極的學習者、創新的思考者和富有同情心、對未來充滿信心的領導者」。校園內還將設置文化遺產牆和陳列室,展示學校的藝術與歷史。

淡馬錫初院:保留傳統,面向未來
淡馬錫初院的新校園將擁有兩棟分別9層至12層的教學樓,占地4.5公頃。主樓將面向足球場,延續原校園的設計風格。新校園將為學生提供更現代化的學習環境,同時保留學校的傳統特色。

義順星爍初院:翻新與提升
義順星爍初院將進行翻新,主要改進包括增設文化遺產牆和新建一條主幹道,連接學校入口大廳、食堂、運動場和廣場。這些改進旨在提升校園的功能性和美觀度,為學生和教職員提供更便利的設施。
第二階段更新計劃:更多初院將受益
0
陳振聲還宣布,第二階段的更新計劃將包括英華初院、公教初院、國家初院和維多利亞初院。教育部將根據校舍的年份、設施狀況以及校方與利益相關者的意見,分階段推行更新計劃。此外,教育部還計劃探討將部分學校遷至新地點,並與業界合作,開發新項目以服務周邊社區。更多細節將在未來公布。
展望未來:為學生與社區創造價值
這一校園更新計劃不僅將提升初級學院的教學環境,還將為學生提供更多全面發展的機會。通過更先進的教學設施和協作空間,初級學院將成為培養未來領導者和創新者的重要基地。同時,新校園的設計也將與社區緊密連接,為周邊居民創造更多價值。
這兩項舉措是新加坡教育體系持續改革的一部分,與取消年中考試、改革小六會考、推行科目編班制等政策一脈相承。這些改革共同目標是減少對學業成績的過度依賴,培養學生的多面能力,以應對未來社會的複雜挑戰。
教育部長陳振聲強調的「心態轉變」尤為重要,因為任何教育改革的效果都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與認同。只有當學生、家長、教育工作者乃至整個社會都認同全面發展的理念,這些改革才能真正落地生根,發揮其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