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8年初院入学新标准简介
从2028年起,新加坡初级学院的入学标准将发生重大调整,由现行的六科(LIRS)改为第一语文加最佳四科(L1R4)。

这一变化意味着学生可以少修一科,从而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兴趣和强项的发展中。今年的中二学生将成为首批受此调整影响的学生群体。
入学门槛调整
随着入学标准的调整,初级学院的入学门槛也将从现有的20分调整为16分。而三年制的励仁高中(Millennia Institute)将保持其20分的入学门槛不变。L1R4的计算方式是将第一语文和最佳四科的等级总和,每科的最佳等级为一分。
课程与科目要求
在L1R4的计算中,学生仍需包括人文和数理科目,对母语科的要求保持不变,以确保课程的严谨性,并为学生在各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学生在课程辅助活动中的优异表现仍可享有优待分,但由于少了一科的积分,新制中的优待分顶限将从原有的四分调至三分。

教育部长的声明
教育部长陈振声在2025年3月6日的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中宣布了这一调整。他提到,自1989年实施L1R5标准以来,学生的A水准及格率已从1990年的约65%提升至目前的超过90%,表明学生已能更好地应对初院课程。因此,教育部决定调整入学标准,以鼓励学生更全面地发展。
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此次调整是教育部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又一举措。从取消年中考试、改革小六会考到全面实行科目编班制,教育部一直在减少对学业成绩的过度偏重,力求培养学生的多面能力。配合科目编班制,教育部已于去年宣布从2028学年起调整理工学院的入学标准,允许ELR2B2组合中的其中一个最佳科目为较低的G2水平科目。

学生升学路径的稳定性
陈振声强调,此次调整不会影响进入初院和理工学院的学生比率。过去五年,进入初院的学生占每届总数的约27%,进入理工学院的占约43%,这一比率保持稳定。教育部预计,未来进入初院的学生比率将与往年相近。
通过这一系列调整,教育部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全面发展的空间,同时确保他们在学术上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初级学院校园更新计划
打造更先进的教学与协作空间
5.7亿元投资,四所初院迎来重建与翻新
新加坡教育部宣布,将投入约5亿7000万元,对四所初级学院进行重建或翻新。这一“初级学院校园更新计划”的第一阶段涉及淡马锡初院、安德逊实龙岗初院、裕廊先驱初院的重建,以及义顺星烁初院的翻新。

这些新校舍预计将于2028年1月正式启用,旨在为学生和教职员提供更先进的硬件设施和功能,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促进协作式学习与工作。
教育部长宣布计划细节
教育部长陈振声于2025年3月6日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教育部的开支预算时,正式宣布了这一计划。他指出,新校舍将不仅满足教学需求,还将为教职员提供多功能的工作空间,促进互动与协作。这一计划是教育部自2019年启动的“初级学院校园更新计划”的第一阶段,旨在为初级学院提供更现代化和可持续的学习环境。

安德逊实龙岗初院: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重建后的安德逊实龙岗初院将拥有两栋11层的教学楼,占地4.3公顷。新校园设计注重可持续发展,将设有屋顶花园、一个视野开阔的图书馆以及一个弘扬学校历史的文化遗产厅。校长王有成表示,新校园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校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与数学(STEAM)领域的优势,同时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和活动空间。

裕廊先驱初院:四大主题引领未来教育
裕廊先驱初院的新校园将设有两栋12层的教学楼,占地4公顷。校园设计围绕四大主题展开:花园式学校、生活实验室、第二个家以及社区连接。校长洪庆仁指出,这一设计理念旨在培养“积极的学习者、创新的思考者和富有同情心、对未来充满信心的领导者”。校园内还将设置文化遗产墙和陈列室,展示学校的艺术与历史。

淡马锡初院:保留传统,面向未来
淡马锡初院的新校园将拥有两栋分别9层至12层的教学楼,占地4.5公顷。主楼将面向足球场,延续原校园的设计风格。新校园将为学生提供更现代化的学习环境,同时保留学校的传统特色。

义顺星烁初院:翻新与提升
义顺星烁初院将进行翻新,主要改进包括增设文化遗产墙和新建一条主干道,连接学校入口大厅、食堂、运动场和广场。这些改进旨在提升校园的功能性和美观度,为学生和教职员提供更便利的设施。
第二阶段更新计划:更多初院将受益
0
陈振声还宣布,第二阶段的更新计划将包括英华初院、公教初院、国家初院和维多利亚初院。教育部将根据校舍的年份、设施状况以及校方与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分阶段推行更新计划。此外,教育部还计划探讨将部分学校迁至新地点,并与业界合作,开发新项目以服务周边社区。更多细节将在未来公布。
展望未来:为学生与社区创造价值
这一校园更新计划不仅将提升初级学院的教学环境,还将为学生提供更多全面发展的机会。通过更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协作空间,初级学院将成为培养未来领导者和创新者的重要基地。同时,新校园的设计也将与社区紧密连接,为周边居民创造更多价值。
这两项举措是新加坡教育体系持续改革的一部分,与取消年中考试、改革小六会考、推行科目编班制等政策一脉相承。这些改革共同目标是减少对学业成绩的过度依赖,培养学生的多面能力,以应对未来社会的复杂挑战。
教育部长陈振声强调的“心态转变”尤为重要,因为任何教育改革的效果都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认同。只有当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乃至整个社会都认同全面发展的理念,这些改革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