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高16層的酒店共有367間客房,坐擁城市及空中花園的迷人景觀,讓人被林綠蔭深的包圍中獨享寧靜,放鬆身心。專設的健身樓層有園林和瀑布環繞,並設有可俯瞰城市的無邊界泳池、設備先進的健身中心、作為休憩場所特設的涼亭和長達300米花園走道,泳池旁更備有多個色彩豐富的「鳥籠」坐廂讓賓客觀賞美景。

到達方式:地鐵Clarke Quay(紫線NE5)A出口出站,酒店位於Upper Hokien St.,其西北面是Hong Lim Park。
翡翠山路
Emerald Hill Rd

翡翠山路、哈芝巷、安詳山這3條特色街道列入新加坡此行。閒逛翡翠山路的時候,正是年初二的早上,路上小店正閉門休市,環境顯得寧靜祥和。背景遠處是現代高樓林立的繁華都市,與這裡的懷舊安祥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裡是此行中最喜歡的特色街道。
早年新加坡的土生華人社區,臨近烏節路。這裡道路兩旁都是一些典型的中國式巴洛克建築,除了住宅,還有很多較高檔小資的餐廳,以及非常有個性的咖啡館,也有幾家古著系的小店,喜歡Vintage風格的朋友可以前去散步、淘貨。

到達方式:地鐵Somerset(紅線NS23)出站後,橫穿商場Orchard Central內部出來。
Ardmore公寓
Ardmore Residence
由UNstudio事務所德國分部設計完成的Ardmore公寓位於Ardmore Park,這裡是靠近高端購物區烏節路的一個主要位置,享有廣闊而完整的觀景視野。公寓36層,135m高,建築面積17178㎡,可以容納共58戶人家。建築從8層開始是公寓,其下7層是公共活動空間,包括花園、屋頂平台和私人泳池。

在這個項目中,UNstudio使用曲線來表達有機和自然的概念,以回應新加坡「花園城市」的理念。主要使用了四種手法來加強其對自然環境的回應:第一個是其由混凝土築成的流暢的曲線邊界;其次是條窗的運用豐富了立面的細節,同時雙層通高的陽台給予公寓內部極其良好的採光和視野;第三,採用室內景觀的概念,利用大面積落地窗和雙層通高的陽台將室外的自然景觀引入室內,達到室內空間室外化的效果;最後,首層的花園和開敞的室外大空間強調了空間的穿透性和連續性。
立面上,每四層重複一次的肌理賦予了建築立面上的韻律感。凸窗和弧線型玻璃的運用創造了建築邊界的無柱空間,模糊了建築邊界。同時,線性的立面細節與水平遮陽板合二為一,不僅美化豐富了立面,同時保證了室內空間的舒適性。
地址:7 Ardmore Park。(放眼望去,這一帶都是高端高層住宅,環境安靜怡人。)
交織公寓
The Interlace
交織公寓是由31個的公寓體塊相互交錯、堆疊的住宅項目,俯瞰類似數個六邊形的建築群,由OMA及其合伙人Ole Scheeren共同設計,面積約17萬㎡,1040套面積各異的住戶。

整個建築群總共24層,以每6層作為一個建築體塊,各個體塊相互交織疊加,形成了八個開放的庭院。堆疊的設計可以在數個建築屋頂交叉之間創造出更多的外部空間。住宅的首層,是為住戶設計的荷花池、瀑布、露天劇場和花園,方便人們休閒和娛樂。
到達方式:地鐵Labrador Park(黃線CC27)出站,然後沿著Alexandra Rd北行。
亨德申波浪橋
Henderson Waves

橫跨Henderson Rd,連接花柏山公園(Mount Faber Park)和直落布蘭雅山公園(Telok Blangah Hill Park),有著新加坡最高(海拔77.88米)步行橋的盛譽。橋全長274米,最高點離地36米。8米寬的橋身猶如後浪推前浪,形成4個波峰和3個波谷,其波浪狀的設計給人以視覺上的衝擊,並於2009年獲得了新加坡總統設計獎。橋身坡度很緩,無障礙設計,木製防滑,平整無階梯,方便老人和坐輪椅者。
達士嶺組屋
The Pinnacle @ Duston
組屋是新加坡常見的公共住房形式,它的首要特點是讓一般民眾負擔得起。也正因為如此,組屋的設計整齊劃一,可以節省設計和建造成本。

李光耀在其回憶錄中説,新加坡的立國思想是希望通過建造公眾負擔得起的住房,建立一個有產的政體,因為地產價值與國家和社會穩定密切相關,絕大多數人有房產,也就意味著他們的福祉與國家的命運綁在了一起,從而奠定國家穩定和發展的基石。

新加坡最高的政府組屋,位於牛車水區域,曾獲美國最佳高層建築大獎,共有7棟樓,樓高50層。在26層和50層有連接著7棟樓的空中花園(Skybridge),長約500米,據說這是世界最長的兩個空中花園,可以在空中花園俯瞰新加坡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