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高16层的酒店共有367间客房,坐拥城市及空中花园的迷人景观,让人被林绿荫深的包围中独享宁静,放松身心。专设的健身楼层有园林和瀑布环绕,并设有可俯瞰城市的无边界泳池、设备先进的健身中心、作为休憩场所特设的凉亭和长达300米花园走道,泳池旁更备有多个色彩丰富的“鸟笼”坐厢让宾客观赏美景。

到达方式:地铁Clarke Quay(紫线NE5)A出口出站,酒店位于Upper Hokien St.,其西北面是Hong Lim Park。
翡翠山路
Emerald Hill Rd

翡翠山路、哈芝巷、安详山这3条特色街道列入新加坡此行。闲逛翡翠山路的时候,正是年初二的早上,路上小店正闭门休市,环境显得宁静祥和。背景远处是现代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与这里的怀旧安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里是此行中最喜欢的特色街道。
早年新加坡的土生华人社区,临近乌节路。这里道路两旁都是一些典型的中国式巴洛克建筑,除了住宅,还有很多较高档小资的餐厅,以及非常有个性的咖啡馆,也有几家古著系的小店,喜欢Vintage风格的朋友可以前去散步、淘货。

到达方式:地铁Somerset(红线NS23)出站后,横穿商场Orchard Central内部出来。
Ardmore公寓
Ardmore Residence
由UNstudio事务所德国分部设计完成的Ardmore公寓位于Ardmore Park,这里是靠近高端购物区乌节路的一个主要位置,享有广阔而完整的观景视野。公寓36层,135m高,建筑面积17178㎡,可以容纳共58户人家。建筑从8层开始是公寓,其下7层是公共活动空间,包括花园、屋顶平台和私人泳池。

在这个项目中,UNstudio使用曲线来表达有机和自然的概念,以回应新加坡“花园城市”的理念。主要使用了四种手法来加强其对自然环境的回应:第一个是其由混凝土筑成的流畅的曲线边界;其次是条窗的运用丰富了立面的细节,同时双层通高的阳台给予公寓内部极其良好的采光和视野;第三,采用室内景观的概念,利用大面积落地窗和双层通高的阳台将室外的自然景观引入室内,达到室内空间室外化的效果;最后,首层的花园和开敞的室外大空间强调了空间的穿透性和连续性。
立面上,每四层重复一次的肌理赋予了建筑立面上的韵律感。凸窗和弧线型玻璃的运用创造了建筑边界的无柱空间,模糊了建筑边界。同时,线性的立面细节与水平遮阳板合二为一,不仅美化丰富了立面,同时保证了室内空间的舒适性。
地址:7 Ardmore Park。(放眼望去,这一带都是高端高层住宅,环境安静怡人。)
交织公寓
The Interlace
交织公寓是由31个的公寓体块相互交错、堆叠的住宅项目,俯瞰类似数个六边形的建筑群,由OMA及其合伙人Ole Scheeren共同设计,面积约17万㎡,1040套面积各异的住户。

整个建筑群总共24层,以每6层作为一个建筑体块,各个体块相互交织叠加,形成了八个开放的庭院。堆叠的设计可以在数个建筑屋顶交叉之间创造出更多的外部空间。住宅的首层,是为住户设计的荷花池、瀑布、露天剧场和花园,方便人们休闲和娱乐。
到达方式:地铁Labrador Park(黄线CC27)出站,然后沿着Alexandra Rd北行。
亨德申波浪桥
Henderson Waves

横跨Henderson Rd,连接花柏山公园(Mount Faber Park)和直落布兰雅山公园(Telok Blangah Hill Park),有着新加坡最高(海拔77.88米)步行桥的盛誉。桥全长274米,最高点离地36米。8米宽的桥身犹如后浪推前浪,形成4个波峰和3个波谷,其波浪状的设计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并于2009年获得了新加坡总统设计奖。桥身坡度很缓,无障碍设计,木制防滑,平整无阶梯,方便老人和坐轮椅者。
达士岭组屋
The Pinnacle @ Duston
组屋是新加坡常见的公共住房形式,它的首要特点是让一般民众负担得起。也正因为如此,组屋的设计整齐划一,可以节省设计和建造成本。

李光耀在其回忆录中说,新加坡的立国思想是希望通过建造公众负担得起的住房,建立一个有产的政体,因为地产价值与国家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绝大多数人有房产,也就意味着他们的福祉与国家的命运绑在了一起,从而奠定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基石。

新加坡最高的政府组屋,位于牛车水区域,曾获美国最佳高层建筑大奖,共有7栋楼,楼高50层。在26层和50层有连接着7栋楼的空中花园(Skybridge),长约500米,据说这是世界最长的两个空中花园,可以在空中花园俯瞰新加坡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