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最後也是唯一的甘榜

2020年03月09日   •   4萬次閱讀

病毒繼續肆虐,但生活還得繼續,並且儘量維持原有步調。世間萬變,也只能以不變應對。

門還是得出,就儘量不挑人多的地方,外面的世界永遠比斗室里精彩。現在出國比較麻煩,索性就在新加坡旅行,城國很小,但還是有很多地方我沒去過。

在報章上看到關於羅弄萬國村的報道,一直都想去,但總沒去成,這次決定去了,也是因為非常時刻,把一些想做的事情都做了吧,不是每個下次,都有機會成為下次。

報章上經常提醒,政府有意徵用這塊土地,用來建學校、房子和公路等,民間倒是有不少聲音,希望政府能好好保留這村莊,畢竟在新加坡再也找不到這樣的地方了。

羅弄萬國村經常被形容為新加坡最後一個甘榜。都用上「最後」了,時代的巨手會不會對它網開一面?新加坡年輕一輩或許聽過甘榜,卻沒親眼目睹甘榜長什麼樣子,收藏了什麼味道和聲音。

來新加坡旅行,也可以學下新加坡中文,其中不少中文詞彙其實源自馬來語、中國方言或英語,而新加坡人口中的甘榜,就源自馬來語kampung,現在還有人去菜市場買甘榜雞(走地雞),也會有人喜歡甘榜味的椰漿飯(古早味的意思)。

我是在組屋裡長大的孩子,卻也看過幾眼甘榜。記得有小學同學就住在甘榜里,有次跟他回家,由大馬路拐入碎石小路,雜草蔓生,群蝶亂舞,像是探險。甘榜農家裡有個小水池,幾個婦女蹲坐在水池邊上洗菜,開開心心的閒話家常。朋友家還養豬呢,永遠記得那味道。

自新加坡1965年獨立以來,就已經將大量的甘榜所剷除,用來建造組屋了。

記得小時候,老師很喜歡讓我們寫關於組屋生活的作文,故事情節還必須包括祖父母搭電梯或擰開水龍頭時的大驚小怪,感覺這其實也是沒太久以前的事,卻遙遠得印象依舊深刻,估計這些就是所謂的丟不掉的回憶吧。

羅弄萬國村裡的房子,都帶有小花園,籬笆長著牽牛花,庭院裡的木瓜樹碩果纍纍。是因為過年的緣故嗎?不少房子都刷上了新漆,粉紅藍綠黃,那生龍活虎的顏色也很甘榜。

麻將聲由房子敞開的大門中傳出來,竟然顯得十分悅耳,由公寓聽到的麻將聲和甘榜里聽到的就很不同。

這個村子自上世紀50年代就存在了,是時間遺忘了這裡,還是它不曾離開。小村子背後是簇新的組屋群,形成強烈對比,究竟是誰不合時宜?

看報得知,羅弄萬國村有個慷慨的女地主,多年來以6.5至30新元(約30至150人民幣)的租金,租地給當地人家,多年來也不曾起價,租客畢竟都是有困難的人,因此也不打算起價。在斤斤計較的時代和城市裡,這絕對是一則都市傳奇,也體現了所謂的甘榜精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