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天下,怎能如履薄冰?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旅行有益是人類共識,但旅行中一不小心就會觸碰到的「禁忌」就沒那麼美好了。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在中國,不僅不同省份的人語言、風俗有很大差異,就是同一個省份,說話互相聽不懂,習俗互相衝突的事也是司空見慣,習以為常。
但是在中國,除了一部分與虔誠的宗教信仰緊密相關的禁忌之外,並沒有什麼人會因為習俗或語言不同而過分糾纏。就像北京人對廣東人說:吃了嘛您內?廣東人不會覺得這是對自己的侮辱,而廣東人邀請北京人吃龍虎鬥,北京人也不會覺得無法接受。
其實「歪果仁」也和我們一樣,並不會「矯情」到對於一些「細枝末節」的習俗「錙銖必較」。
禁
在腳印環球的旅途中,我們也遇到了很多「旅行攻略」上說「千萬不能觸碰」,但當地人並不是特別在意的「雷區」。於是小腳印在深入研究實踐之後做出了整理,以供一起去玩的夥伴共同分享:
說到世界上華人比例最高的國家,華人占據公民總數四分之三的新加坡當仁不讓。新加坡也是少數幾個將中國話(華語)列為官方語言的國家。
很多中國大陸地區沒去過新加坡的人,會感覺新加坡比香港更親近,因為香港雖然有700多萬華人,但有近半數持有英國護照,而占新加坡人口四分之三的華人,不僅通用華語,而且普遍掌握普通話和兩種以上的方言,在香港經常遇到的「偶嘎里貢……」障礙,在新加坡華人中基本上不會出現。
但就是這樣一個「親戚國家」在很多攻略和網絡傳聞中,卻處處都是禁忌,到處都會遭遇罰款,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今天我們就來辨別一下,新加坡的「偽禁忌」。
新加坡「嚴禁」口香糖
在很多旅行攻略中,新加坡和口香糖是完完全全的絕緣體。
新加坡嚴禁口香糖入境,國內嚴禁生產口香糖,在新加坡攜帶口香糖即違法,吃口香糖,不僅會罰款,幸運的話會被立即驅逐出境,不走運的情況下還有可能遭遇到監禁和鞭刑!
場面太過血腥,我們還是看假人兒吧:

事實上這樣的說法不僅僅是對新加坡的誤解,甚至已經快到達了「誣陷」的程度。
在新加坡街頭,類似的禁止口香糖(泡泡糖)的標識很常見,新加坡人確實相比其它國家更加注重衛生,但各位試想一下,如果新加坡真如「攻略」中所說:「嚴禁口香糖入境」而且自己又不生產,那還要這種標識幹什麼呢?

很顯然,只有有了可以出現和享用口香糖的區域,才會出現禁止口香糖的區域。
以旅遊聞名於世的新加坡,自然不會對八方來客如此嚴苛。
今天小腳印就來和大家捋一捋新加坡與口香糖的「恩怨情仇」。

1992年以前,新加坡對口香糖基本沒有什麼限制,但對於新加坡來說,隨地亂吐的口香糖實在是影響整個花園城市的市容,於是在1992年,新加坡頒布了「禁止進口及銷售口香糖」的禁令。並且將之前「禁止亂吐口香糖」的規定升級為法律。

這是新加坡對口香糖控制最嚴格的時期,但即便是這一時期,遊客從境外攜帶口香糖入境並在非限制區咀嚼仍舊是合法和受保護的,只要嚼完了丟進垃圾桶而不是隨便亂吐就可以了。如果沒有將口香糖丟進垃圾桶,而是「亂吐」,那是屬於違法行為,將受到1000新加坡幣左右的罰款。

2004年,新加坡放寬了進口口香糖的限制,規定醫療用口香糖可以進口。購買口香糖,需要憑處方至藥店或是牙醫診所購買,牙醫或者藥劑師在出售相關口香糖時,必須註冊買家的姓名及相關證件號碼。

如果在新加坡真的饞口香糖了,那麼去近在咫尺的馬來西亞購買後帶入新加坡,也是可以的。畢竟整個新加坡只比香港的一半略大,要出國還是很容易的。只不過跨境帶入口香糖會有一定的數量限制,至於多少限制,一直沒有特別明確的規定,但最起碼在不要讓邊檢人員感到帶入口香糖的數量可以擺攤賣貨了。否則還是會被沒收的。

不過無論如何都不用擔心口香糖會帶來鞭刑,上文提到過亂吐口香糖會受到1000新加坡幣的罰款,即使屢教不改,至多也就是提高罰金和被強制進行一定時限的「義工」勞動。製造、走私、販賣口香糖的最高罰金為10萬新加坡幣或一年監禁,「慣犯」刑期及罰金會加倍。但還是不會挨鞭子。

PS:現在的新加坡,已經沒有了專業執行鞭刑的行刑人員,而兼職打人的在新加坡也成了「稀缺資源」。
不許「蹭WiFi」
這是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之後的一個新的「謠傳」。

對於旅遊城市新加坡來說,移動網際網路的需求確實很強烈,而且新加坡對於移動網際網路信號的管理也確實比較嚴格。
但問題是,遊客要怎樣蹭WiFi呢?

以中國為例,在中國境內辦理出境業務的時候,不論是負責旅行的機構還是通訊公司都會對跨境使用移動網際網路有相關的提示及服務。到新加坡後,在機場就可以辦理合法的使用移動網際網路的手續。

賓館飯店也都提供免費的WiFi,而不對外開放的WiFi也都會設置有權使用者才會知道的密碼。
在新加坡的相關法律中,確實有關於盜用網絡資源的禁令,非法連接他人網絡,會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但這條法律並非針對遊客,而是針對黑客的。

當然需要提醒各位朋友的是,不管是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包括在國內,免費的陌生WiFi還是不連為好,畢竟還是有一點被盜取個人信息甚至線上財產的安全隱患在的。
不許「恭喜發財」
中國人在傳統節日,尤其是春節時互相道賀,一句最常見的問候就是「恭喜發財」。

但在四分之三都是華人的新加坡,「恭喜發財」卻被謠傳為禁忌,理由是「恭喜發財」中的「財」是「橫財」,也就是說,新加坡人會覺得那是「不義之財」。

事實真的如此嗎?
據一位旅居新加坡十餘年的中國人描述,至少在新加坡的華語圈,恭喜發財的禁忌完全不存在。這個「華語圈」不僅包括了祖籍中國的華人,還包括深受中華文化薰陶的馬來人也會在節慶使用「恭喜發財」來互相祝福。
既然這個禁忌完全不存在,那又是怎麼來的呢?總不能是那些旅行攻略無中生有吧?

這個禁忌的來源其實也並不複雜,在傳統的「南洋地區」,有很小的一部分華人信仰被漢傳佛教稱之為「小乘佛教」的南傳佛教。南傳佛教提倡度己,而度己中的一項要求就是「不持金錢」,所以在南洋地區的華語圈中,確實存在一部分不願提及「錢財」的人,但這並非是地區或族群禁忌,只是很少一部分人的個人禁忌而已。

中國人一直以來,自詡「禮儀之邦」,海外華人雖然遠離故土,但也一樣深受禮儀之邦的影響。但「禮儀之邦」並不是要求客人的,而是一種自我約束。大家都有了自我約束,自然就成了人人講禮儀的「禮儀之邦」。

其實,禮儀之邦的一條重要原則就是:「嚴於律己,寬於待人。」深受中華文化薰陶的新加坡,又怎麼會為難遠方來的客人呢?
嘻嘻。

更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真相」,就跟隨腳印環球走一遭,共同探索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