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育 公 平
在新加坡,沒有義務教育這個概念。政府在教育上投入了極大的財力,教育經費是新加坡財政支出中僅次於國防經費的第二大開支。
新加坡公辦的所有學校都由新加坡教育部主管,在經費撥付上嚴格根據各學校的學生人數進行撥付。國家每年固定撥給學校的教學經費。另外,每個學生每年有國家撥給課外活動費。


雙 語 教 學
作為一個雙語教學的國家。新加坡的官方用語是英語,在整個小學到中學的課程當中,學校的全部課程用英語授課,華文作為第二外語教學。
中國學生留學新加坡小學可以從小學習英文,為以後留學發展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
母子陪讀政策
新加坡母子陪讀項目對申請學生的年齡有明確限制。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父母對孩子教育的參與和溝通,尤其是小學,所以新加坡政府規定陪讀母親在學生在孩子年滿15周歲之前都可以申請陪讀。
但是,年齡超過14周歲的學生,在申請母親的陪讀資格時就會有一定的風險。
新加坡留學,按照有關規定,持有陪讀簽證的家長第一年不允許打工。學生進入政府中小學一年後,母親可以合法工作。
語 言 環 境

眾所周知,新加坡是雙語教學,但新加坡學生在英文的學習上比國內強很多。在新加坡小學,一年級的單詞量已經超過中國4-5年級的單詞量了。
在2019年最新的全球非英語母語國家的英語水平排名中,新加坡的英語熟練度奪得了全球第五,亞洲區第一。
作為世界語言體系中的流通語言,英語能力不僅僅只代表一種語言工具,更可以從側面反應一個國家的開放程度,經濟發展等等情況。新加坡的雙語環境為低齡孩子的語言能力玉成創造了極佳的條件。
精 英 教 學
李光耀曾說:「對新加坡人來說,不論種族、宗教或語言,我們必須讓有天賦才能的年輕一代接受最高的教育,使他們的潛力得到充分發揮。」
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新加坡推行的是精英教育。其理念是:讓優質教育資源首先滿足優質學生,以使教育效益最大化。
為達到這一目的,新加坡學生從小學到大學要經過四次分流,小學、中學各有兩次,將學生按成績分為不同等級。經過這層層選拔,最後升入大學的都稱得上是精英。對考試中表現特別突出的學生,國家發給獎學金,並送到哈佛、劍橋等世界名校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