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雖然只是一個小國,但是一直是留學的主要目的地選擇之一。而且在疫情後,新加坡產生了新的吸引力。

新加坡有這些吸引點
安全和穩定性
新加坡以其低犯罪率而聞名。法律異常嚴苛,對於喝酒、吸菸都有比中國更嚴格的規則,政府也對香菸和酒有更高的稅收,毒品更是被嚴格禁止。另外,新加坡的政治環境相對穩定,政府實行有效的治理,遊行示威在新加坡幾乎從未見過。

對於留學生,政府和法律的保護,使其成為一個安全的生活和學習環境。
中新關係
中新兩國的關係穩定且日益增強,這對於留學來說是一個積極的因素。學生簽證辦理簡單容易,當地對中國留學生也非常友好和有高接納度。

(文字內容來源:中新兩國教育部長於9月會見)
語言
新加坡擁有多元文化和多語言環境,官方語言包括英語、華語、馬來語和泰米爾語。尤其是對低齡留學的孩子,從小可以在學校接受雙語教學,便於孩子掌握中國文化和語言。

在生活中,陪讀媽媽和孩子也可以用中文購物、出行。
食物
新加坡以其多元文化和美食文化而著稱。
留學生可以嘗試各種來自不同文化的美食,從本地的獅城美食到國際菜肴,滿足了各種口味需求。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社交媒體上常被調侃的「白人飯」,如果你不想吃,絕對能找到不少於中國國內的亞洲美食。中餐也隨處可見。
距離中國近
新加坡與中國在同一個時區,時間與北京時間相同。
到廣州只要4小時飛機航程,上海也只要5.5個小時的飛機,時間和國內的很多城市之間差不多。
而且新加坡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南京、廈門、鄭州、濟南、瀋陽等眾多城市都有直飛航班。

留學生和陪讀家長們想回家隨時可以回國,國內親屬想來新加坡也經濟快捷。
這和英國、美國動輒12個小時以上的航程,且通常需要在其他國家轉機相比,自然具有極大吸引力。
中國文化濃厚,孩子不做「香蕉人」
低齡留學媽媽圈裡有個說法是:「從小送孩子出國留學,能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優秀的精英,但他不是你的孩子。」
因為孩子在年紀小的時候進入海外環境,他的三觀是在其他文化下產生的,對中國文化的認可度不會那麼高,也就是變成「香蕉人」。

但新加坡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會有效防止低齡留學生變成「香蕉人」。在新加坡,尊老愛幼、家庭觀念這些中國傳統,甚至比國內被傳承得還好。春節、中秋、端午的習俗也都還在,甚至中國春節是新加坡的法定假日。

在公立學校中,「好公民」課程(類似中國的思想品德)都是用中文來上的。
新加坡的教育到底卷不捲
國內教育最被家長詬病的大概是「雞娃」「內卷」。在新加坡本地群體中,「雞娃」並不流行,常常有人調侃——「新加坡最卷的群體是陪讀媽媽」。
新加坡公立學校小學生只上半天課,下午1點半放學,國際學校放學也比國內大多數學校早。孩子回家寫作業挑燈夜戰到晚上10點多非常罕見。
初高中階段,為了備戰考試,取消假期放假,瘋狂補課的情況更是見不到。

大環境友好的前提下,新加坡不失為一個逃離內卷的地方。
新加坡教育好不好
但在升學上,新加坡比國內孩子去名校的比例高出太多。
如果是走政府體系學校,大約20%-25%的孩子能進入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兩所學校的排名都在世界前30。和中國進入211高校都「百里挑一」的競爭程度比,自然友好太多。

(圖示:新加坡國立大學)
如果是走國際學校體系,IB榜單上,新加坡的學校長年霸榜。
2023年5月,國際文憑課程(IBDP)的成績中,新加坡平均成績達到35.05分,而全球平均成績僅為30.24分(滿分45分),這種優異表現的背後,離不開新加坡卓越的教育體系和高質量的教學。

如果一定要初、高中低齡留學,那麼新加坡大概是很多家庭唯一能接受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