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不包括湯申—東海岸線的股息收入,SMRT地鐵在2023財年的稅後凈利僅為170萬元,盈利率僅0.2%。
《聯合早報》日前報道,湯東線第三階段11個地鐵站自2022年11月13日啟用後,推高了乘客量,SMRT的湯東線子公司第一次派發股息收入給SMRT,使得公司2023財年的稅後凈利從上財年的1120萬元激增到4250萬元。
不過,由於其他營運收入減少,加上員工成本、維護費及電費增加,導致公司息稅前盈利(EBIT)銳減約62%至610萬元。
SMRT地鐵總裁藍曉開答覆《聯合早報》詢問時透露,2023財年的稅後凈利包括湯東線子公司給予的總值4080萬元的股息, 這是湯東線子公司累計了三年的盈利,也是自2020年1月31日這條地鐵線通車以來,首次派息給SMRT地鐵。
他說:「不包括湯東線的股息,SMRT地鐵的盈利率將是0.2%。」
新加坡理工大學工程系副教授周毅博士受詢時指出,SMRT地鐵2023財年的營運收入增長1億6770萬元,但營運開支也相對上揚了1億7790萬元,所以不包括湯東線的盈餘,SMRT地鐵的盈利實質下降約1000萬元。
SMRT:湯東線採納「改善法」提高生產力
SMRT是在2017年,以17億元的服務費,標得湯東線首期九年的經營權,競標價比競爭對手新捷運低了約30%。
考慮到湯東線分階段通車,初期乘客量和車資收入難以估計,為免業者推高競標價,湯東線在啟用初期,暫時改用類似公共巴士發包合約的營運模式,由政府全權承擔車資收入風險,即陸路交通管理局會收取全數車資,並支付一筆服務費給經營者提供服務。
藍曉開指出,湯東線自通車以來,便在營運、維修及服務等各方面採納「改善法」(Kaizen)來提高生產力,進而節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