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多元文化使其成為風味美食的彙集地,不但有三大民族的中式、馬來式、印度式菜肴,而 「娘惹菜」則是新加坡多元化的美食衍生菜肴。品當地菜式可前往牛車水美食街、老巴剎、籠芽、紐頓小販中心、加東,以及東海岸一帶的海鮮中心,嘗中華美食推薦香殿、明江四川菜館、長江上海飯店、松園等。
新加坡海南雞飯


新加坡海南雞飯號稱是新加坡的國飯,口味相當鮮美,是新加坡的特色美食之一。新加坡海南雞飯,各家有各家的做法,但大體上不會有太多的不同。只要做到雞的口感滑嫩,米飯的口感鮮香,有嚼頭,辣椒醬夠辣,味重。醬油稍甜,帶香。基本就算是成功了。一套新加坡海南雞飯裡面,有白斬雞,米飯,雞清湯,辣椒醬,姜醬,甜醬油,青蔥醬,亞渣等八樣東西。亞渣是屬於一種開胃小菜,主要是去膩。一般上吃雞飯的時候,都會配有。
辣椒螃蟹


如果說海南雞飯是國飯,那麼辣椒螃蟹就可以算是新加坡的國菜了,絕對是必吃的一道菜!鮮紅的螃蟹加上鮮紅的醬汁,看著就讓人胃口大開,醬汁是由番茄醬加上紅辣椒碎秘制而成,酸、辣、鮮味,再加上蟹肉的一點甜味,一定會讓你停不下嘴!
咖喱魚頭


咖喱魚頭是最具新加坡風味的美食代表之一,是另一道本土自創的佳肴。先由本地的印度人開創,煮給愛吃魚頭的華人吃;漸漸的,馬來人和印度人也開始愛上這道菜肴,並自創不同的式樣,咖喱魚頭的名聲便開始廣為傳播。早年,馬來人和印度人都不太吃魚頭,最初製作者是移居新加坡的 Malayalee 人(來自南印度卡拉拉邦的印度族裔),用咖喱燜煮魚頭和蔬菜,以取悅華人的胃腸,堪稱那時候的窮人美食。華人吃咖喱魚頭,喜歡搭配蔬菜和肉;印度人也慣吃米飯,另搭配帕帕丹和印度泡菜。歷經世代的傳承、改良與修正,成就此獅城經典美食。
羅惹

「羅惹」是馬來文,有「大雜燴」的意思,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餐前開胃菜和配菜,也是一道健康的營養小吃。這道菜雖然看起來普通,不過口感非常不錯,這也形成了新加坡菜的一道亮麗風景。羅惹口味酸甜,醬料與新鮮蔬果恰到好處地融合在一起。色澤黑黝黝的蝦膏醬儘管其貌不揚,卻味道鮮美,讓人無法抗拒。
肉骨茶

肉骨茶看起來就像是我們常見的燉排骨。據說肉骨茶是新加坡在當地碼頭做苦力的華人將閩南、潮汕一帶的飲茶習慣加以改良,在茶中加入當歸、川芎、甘草、枸杞、胡椒等配料製成肉骨茶包,再放入排骨一起熬煮,搭配上白飯、辣椒、醬油作為早餐。吃過這樣的早餐後,就能儲存幹活所需要的體力。由於肉骨茶味道鮮美,漸漸流傳開來,現在已經成為風靡新加坡的知名風味小吃。
沙爹(新加坡人發音為sha dei)

這種食品調製沙爹醬是關鍵。沙爹醬用椰漿、花生醬和蝦肉調製而成(沙爹醬也有很多不同的調製方法)。再將特製的牛肉、雞肉和羊肉用竹籤串好,放在炭火上燒烤(和我們街邊烤肉串差不多?),吃的時候蘸上沙爹醬就行了。
咖椰烤麵包

咖椰烤麵包是新加坡人的傳統小吃、早餐的最愛。咖椰醬是用椰漿、雞蛋和班蘭葉調製而成,把傳統的土司麵包添加巧克力放在炭火上燒烤,烤好後蘸上一層咖椰醬和牛油,一口咬下去香甜酥脆,滿口留香。吃的時候配上半生的雞蛋,再要上一杯咖啡或茶,這樣的早餐使人慾罷不能!
馬來椰漿飯

馬來椰漿飯是最具代表性的馬來美食之一,用椰漿和米飯混合煮制,得到的米飯自然清香撲鼻,然後用油紙或香蕉葉包裹,吃的時候再配上炸魚、黃瓜和用辣椒醬、蝦米、香料做成的辣椒醬。現在配料也變得花樣繁多,煎蛋、香腸、炸雞等等都成為了馬來椰漿飯常見的搭配。
水粿

水粿是一種非常地道的新加坡小吃,用白米磨成粉漿後倒入一個半圓形的模具,再放入蒸籠蒸熟成型,吃的時候配上蒜茸和菜脯,再淋上特製的醬料即可。
民丹島
1)海蝸牛(gonggong)
生長在民丹島和巴淡島海域的海蝸牛,非常新鮮的海鮮。

2)tak otak
著名的丹絨檳榔 otak otak,煮法是把魚肉和加了印尼香料的椰漿放在一起煮,然後巧妙地用兩段椰葉包起來,之後放在碳爐上烤熟。

3)思巴東(Nasi Padang)
飯配菜肴,當地的傳統吃法。

4)印尼風味小食
如著名的蝦餅(或魚味蝦餅)、薄米餅、以及一包包的乾糧;例如炸乾魚仔、乾貝與小蝦、千層糕。

5)黑胡椒螃蟹
黑胡椒螃蟹是民丹島的一道名菜,也是很多家餐館酒店的招牌菜。很多遊客形容黑胡椒螃蟹是只應天上有的美味。味道鮮美十足,鮮香麻辣絲絲入扣,猶如帝王蟹一般,所以不能不點。

6)黃姜飯
黃姜飯是印尼的喜筵上常見的主食。它是用黃姜、香茅等香料烹調而出的米飯,色澤金黃,帶有淡淡的椰香。

這麼多的特色美味,看看就口水直流。
熱愛美食的你,是不是已經心癢難耐了呢?
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
來新加坡和民丹島吧~
管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