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新加坡國立大學對外宣布,停辦耶魯—國大學院,將與國大博學計劃整合成立新學院自辦博雅教育。
這一事件在學生之間引發了廣泛的爭議,耶魯—國大學院和新加坡國立大學不少學生都站出來反對學院合併。
學校決策過程
01 2021年6月下旬:新加坡國立大學就合併事宜徵求教育部以及新加坡國立大學董事會主席的意見,雙方都支持並批准了該提案。
02 2021年7月初:新加坡國立大學正式開始與耶魯大學討論合併計劃。耶魯大學承認新加坡國立大學的計劃,並指出根據最初的附屬協議,新加坡國立大學有權這樣做。

同月,新加坡國立大學將其決定通知了耶魯—國大學院的領導層。
03 2021年7月至8月初:耶魯—國大學院執行委員會討論了過渡計劃。
04 2021年8月初:新加坡國立大學董事會聽取了關於合併的簡報,耶魯—國大學院理事會在同月批准了過渡計劃。
05 2021年8月27日:對外宣布,停辦耶魯—國大學院和成立新學院。
學生安排
這次合併的主要目的是使新加坡的文科教育 "民主化",使更多的本地學生能夠獲得這種教育。
2021/22 學年的240名新生中,新加坡公民占了60%。包括永久居民在內的154名學生在新加坡接受教育,其中126人來自初級學院、綜合計劃(IP)課程學校和特別學校,8人畢業於理工學院。

2021/22 學年入學耶魯—國大學院的學生的將於2025 年畢業,這將是耶魯—國大學院的最後一批學生。
現在就讀於國大博學計劃(University Scholars Program,USP)的學生將從 2022/23 學年過渡到新學院,屆時新學院將迎來最多500名學生。
學生擔憂
耶魯-國大學院和國大的學生已開始向國大和當局請願,要求提高決策過程的透明度,並要求學校撤銷合併決定。

截至周五晚上,請願書已收集到近 13,200 個簽名。
02 新課程問題
新加坡國立大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新學院將繼續提供文科教育,根據 USP 和耶魯—國大學院的課程為的精華改編的新通用課程,並加入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 (Stem課程)
02 學費資金問題
對耶魯—國大學院的資助以及文理學院教育對納稅人和學生的高昂成本的擔憂。
今年入讀耶魯—國大學院的新加坡學生需要支付 20,000 美元的學費和另外 10,000 美元的大學學費,遠高於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攻讀藝術和社會科學學位的新加坡學生支付的 8,200 美元學費。
今年進入藝術和社會科學學院的 USP 學生每年還要支付 8,200 美元的學費。
博雅教育
最新的QS世界大學排名中,新加坡國立大學排名11,南洋理工大學12,耶魯則排名14。2011年耶魯與國大合作之初,耶魯排名8,國大24。
這份排名不代表一切,但是新加坡國立大學確實有單獨設置更符合本地學生課程的底氣。

「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又譯「自由教育」。源於希臘羅馬時代的「自由七藝」,指以「自由人」為對象的教育活動。
人們把幾何、算術、天文、音樂、邏輯、修辭、語法等科目,制度化為一種培育心靈、提升修養的基礎性訓練手段。
博雅教育的目的不是給學生一種職業訓練或專業訓練,而是通過幾種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一種身心全面發展的理想的人格,或者說發展一種豐富的健康的人性。

在新加坡推動「博雅教育」,是10年前的一個重要討論。新加坡的治理方式需要隨時代改變,新加坡面對的外在環境也開始起變化,世界經濟中心開始轉移,產業周期縮短等等,使得過去以務實為主的教育模式變得過時。
耶魯—國大的博雅教育在過去10年里取得的成績,如果先與水平相近的國大博學計劃整合,未來把自由思想與思辨的學習精神領域擴大,這是從教育做起,讓社會更公平與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