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銘和太太焦丹華從上海帶著兩個兒子到新加坡打拚,雖然生活忙碌,他還是會抽空帶孩子出遊,製造更多有素質的親子時光。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常看到外國父親跟孩子「稱兄道弟」,有時難免羨慕這種無距離的相處。新一代東方父親所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母親」,可以和孩子一起談心一起玩鬧。
新加坡生活步伐匆忙,活動空間較少,會不會影響親子互動?聽聽一位來自中國的父親怎麼說。

季銘任職的公司收購了新加坡一家券商,因此2013年他從中國來到新加坡,工作主要是向新加坡投資者介紹中國證券市場的投資機會。約一年後他把太太和兩名兒子從上海接到新加坡,目前太太在攻讀中醫課程。季銘是本地永久居民,兩名兒子分別為六歲半和兩歲半。他對現在的工作狀況感到相當滿意,孩子們上學也很開心,因此估計至少還會在新加坡生活五到十年。
問:好父親應具備怎樣的條件?你認為自己是個好父親嗎?
季:好父親應該是孩子的榜樣,他必須是一個好男人、好丈夫,在工作上要靠譜,在家庭中要負責任。我給自己打80分吧!我覺得自己在大方向上的思路還是非常清晰,但日常生活中的細節,有時會因為自己的惰性而做得不夠好。
問:在新加坡當個好父親的難度是不是比較大?
季:現代社會工作和生活都很緊張,要懂得自我調適,才能更好或至少正常地教導孩子。新加坡雖然面積比較小,但比起上海,其實有更多適合親子活動的室內或戶外空間。

跟著父親長見識
問:你和父親又是怎麼樣相處的?
季:小時候母親照顧我比較多。但記得中學時我剛學會騎腳踏車,當時父親帶我到蘇州給爺爺奶奶掃墓。平日我們都是從蘇州火車站坐公交車去的,但那天我建議父親租腳踏車,結果他陪我騎了一兩個小時,把父親累得夠嗆。考上大學後第一天報到,父親陪我一起去,過後我們還去他的一個朋友家吃午飯。
問:兩代父親有很大不同嗎?
季:肯定有很大區別。首先我們這代人在物質上比我父親那個年代富足許多。小時候我對父親還是非常敬畏的,我的兒子現在可是一點也不怕我。還有,父親那個年代的人情感表達很含蓄,現在我和太太都很直接跟兒子們表達愛意。

最好的父親節禮物:
情感上的「禮物」
問:你認為父親節有存在的意義嗎?
季:這是一個動員全社會的力量關愛父親的一天,肯定具有存在的意義,尤其是在父親年長後,更需要關愛。只是,這個節日也往往被商家趁機利用。
問:最好的父親節禮物是什麼?
季:最好的禮物是情感上的,這一天能夠陪伴父親最好;如果不行,也至少打個電話問候。現代社會物質已經極為豐富,像我的父親雖然不算很有錢,但基本上他想買的都能買。老人家特別喜歡兩個孫子,我會讓孫子們跟他多說說話。

父親節快樂
Happy Father’s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