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教育是未來教育的方向

近日,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楊念魯在談到當前的教育與時代的關係時做出如下表述:「未來社會,職場變化非常快。今天追逐的目標崗位,也許20年之後就不存在了,今天的學習未必能對未來的就業、謀生產生直接的作用。」
在機器學習加速深入、人工智慧替代越來越多人力崗位的背景下,未來的教育應該是怎樣的?楊念魯給出的答案是「全人教育」。



新加坡的全人教育

新加坡前教育部長王瑞傑說,全人教育就包括了同等注重正規課程和課程輔助活動。教育超越了學術成績,也關乎幫助孩子探索和達到他們人生的意義。因此美術、音樂和體育在我國教育扮演了重要角色,培養學生努力不懈、創新的精神和批判思維。

新加坡教育部從2005年起開始推動「專長項目學校」。學校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發展「專長」,例如圍棋、武術、機器人、攀岩、鉤球、排球、戲劇、水球等。新加坡教育部投入專門資金援助各所中學拓展他們的專長項目,至2017年,每所中學都至少有兩個可輔助核心教學的專長項目。

這些專長項目主要分為兩大類:應用學習項目和生活教育項目。其中,應用學習項目強調課堂上獲得的知識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學教育與行業的聯繫。
例如,豐嘉中學會利用每周的項目工作課程向所有初一學生介紹電子學相關的技術。
在歐南中學,應用學習項目是為培養在校學生的商務技能和領袖意識,學校通過工商企業讓學生有機會學習經商之道。他們可以在俱樂部里經營咖啡座,售賣零食和飲料給同學,同時學習零售技巧。
在南洋女子中學,大約40名學生每周一下午留在學校從事評估項目,這個項目讓學生承擔起解決現實世界問題的責任。可以說,這些「專長項目學校」為學校的課程輔助活動提供了方向上的支撐。

中小學在教育實踐中加強全人教育,開設了戶外探險教育課程,這也是課程輔助活動的一種形式。

注重體育、藝術和音樂的學習,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體驗中塑造個性和價值觀,這也是對「全人教育」理念的具體實踐。新加坡旨在通過課程輔助活動培養學生的領導、自律和自信精神,提升他們社會交往能力和身體素質,以應對外面複雜的世界。



能力與價值觀並行
現代教育提倡學生的個性與全面發展,除知識技能外,能力與價值觀的培養越來越成為教育關注的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