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簡析
新加坡的教育系統不像中國美國,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清楚明白。複雜的小坡教育系統注重因材施教,精英制教育理念滲透整個系統中的每個環節,例如小學二年級的分班,小學三年級的天才班選拔,小學四年級的定向分班,中學四年級畢業後80%的新加坡本地人是讀不上高中的,甚至說新加坡沒有高中。整個體系設計相當細緻。如果不是自己家孩子親身經歷一次,還真是很難了解透徹。
教育是確保下一代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元素。
——李光耀

下一代教育問題一直是各國教育的重中之重,都說科技立國,事實上教育立國這個說法更準確,教育才是國家發展的基礎。
現在很多家庭的經濟條件好了,都想把孩子送到國外接受精英教育。尤其是新加坡,近年來新加坡一直是低齡留學的熱門選擇。但不是每個人都了解新加坡的小學教育制度。
對新加坡來說,不論種族,宗教或語言,讓有天賦有才能的年輕一代接受最好的教育,使他們的潛力得到充分發揮是新加坡政府和領導人以及每個家庭的期待。讓優質教育資源首先滿足優質學生,以使教育效益最大化,這就是新加坡小學教育的中心理念。
新加坡小學

新加坡小學 · 教育概況
開課日期:1月2日
入學年齡:6周歲
學制:6年
*包括4年基礎階段(1-4年級)和2年定向階段(5-6年級)
課程設置
小學1年級到4年級是基礎教育階段,所有課程為必修課,有4門主課,包括英語、數學、科學和母語(包括華文、馬來文以及淡米爾文),其他課程還包括音樂、美術、公民教育(在一些特選學校,這門課程用母語教授)、健康教育、社會以及體育。學生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習科學。
定向制度
小四年底參加包括英文、母語和數學的定向考試(決定5-6年級的學習方向),按成績分成兩個方向:
a. 一個方向的學生修讀英文、母語、數學、科學等,並可選修高級母語課程;
b. 另一個方向的學生修讀基礎程度的上述課程。

國際學生入讀新加坡政府小學需要參加統一的新加坡小學入學考試(AEIS),新加坡學校同時規定外國學生不能直接進入小學6年級(小學畢業班),需要降級到小學5年級。
新加坡小學 · 錄取原則
報名時間:每年的7月初-8月末
1 學區制原則
即就近入學原則,新加坡政府根據學生住家離學校的距離,分為三個檔次:1公里以內,1-2公里之間,2公里之外,以此來決定其錄取順序。
另外,教育部還對家庭住址的居住期作出規定,即申請人必須在報名時所在的家庭住址,至少住滿30個月。
2 校友原則
除了需要住得近,申請人還得有報名學校的「校友」關係。即父母或哥哥姐姐曾經在該校就讀,才有優先報名的資格有直屬兄弟姐妹正在所申請的學校就讀的孩子。
3 國民優先原則
每一個階段都是公民優先原則,並且每一個階段都要為下一個階段預留20個學額階段3。
4 最後才是外國人
即非公民和非永久居民報名的階段。
新加坡小學 · 兩大考試
新加坡小學生要經歷兩次大考試:
小三的高才班考試和小六的畢業會考
// GEP天才班考試
小學三年級的高才班選拔(Gifted Education Programme,GEP),有人也叫做天才班,成績好的學生會被轉入幾所頂級名校的天才班。進入天才班的學生是新加坡頂尖的1%的學生。
GEP考三門,英文、數學和綜合能力。
每年小學三年級的八月份,新加坡教育部會組織全國的三年級學生進行初選(screening test),所有的小學生都參加。經過初選後,會有4000名學生受邀進入第二輪考試(每年的10月份),最終的500名學生將有幸進入GEP課程班。這些被選出來的孩子,會被分到專門設有GEP班的學校(大概10所左右),接受專門的教育。
名校每年也都會去鄰里學校挑選成績優異的學生,如果孩子成績好,就可能步步高升。各學校也每年排名,用最好的老師教最好的班級,努力培養。(非天才班選拔)
//PSLE考試
即小六會考(PSLE primary school leaving examination)類似中國小升初。學生的命運會受這次考試的極大影響,但有的孩子仍然會有機會在中學翻身。
PSLE共考四門課程,英語,科學,數學和華文(印度族和馬來族分別考他們自己的母語)。
各科目考試分數設定是:華文200分,英文200分,科學100分,數學100分。在PSLE考試結束成績出爐之後,新加坡教育部會根據當年的學生分數狀況來制定T score(算分公式),並使用 T score公式把總分折算成300滿分制。
在新加坡,中學採用的是申請制(小學為強制教育,因此採取學區制),因此PSLE的考試成績對於入讀中學就非常重要了。因為學生們在獲得成績單後,要以成績單申請報讀自己想要就讀的中學。成績最好的學生,分別進入這裡的幾個名校,萊佛士中學(男校),萊佛士女中,華僑中學(男校),南洋女中等十多所。
成績居於中等偏下的孩子,會以此成績來決定孩子要上幾年的初中,有四年或五年之分。
成績稍好的可以自己選擇,成績差一點可以選擇學制五年的學校。又一次體現出因材施教/定向分流。
新加坡教育競爭並不亞於中國,在這樣的情況下,低齡留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一些類似的壓力。這就需要家長們為孩子早做打算。畢竟要進入新加坡的「四大」中學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