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26日)是國際禁毒日,你知道新加坡也經歷過一次由鴉片帶來的毒害麼?
甚至在建國後的新加坡,還能看到不少人在鴉片館吸食鴉片的場景,鴉片的存在讓多少家庭家破人亡,這讓人痛心疾首的問題使得國父李光耀下定決心大力禁毒。

(BurtGlinn 攝於1965年)
19世紀中葉,新加坡是東印度公司向中國傾銷鴉片的「中轉站」,而鴉片生意在當時成了新加坡的主要經濟來源。

當年作為一個「中轉站」,鴉片是存放在哪裡呢?
那些鴉片就在新加坡南部巴西班讓(Pasir Panjang)的肯德崗公園(Kent Ridge Park)在那裡有一座名為 226峰(Point 226)的山,山下就有一間鴉片加工廠,因此226峰在早期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鴉片山(Opium Hill)。
雖名為鴉片山,但卻不產任何的鴉片,只是將從印度運來的鴉片加工裝包後再運輸到中國和其它東南亞國家。
在1942年2月14日,新加坡發生了最為慘烈的一次戰役,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戰場之一,馬來軍團是捍衛新加坡的最後一道防線。
在48個小時里奮力槍火拚搏後,馬來軍團和日本第18師團耗盡最後一顆子彈,繼而與日軍展開了肉搏戰,馬來軍團最終寡不敵眾都紛紛倒在血泊之中,幾乎全軍覆沒。

(鴉片山崗戰役紀念館雕像)
在這場鴉片戰爭中,英國人提供鴉片的貨源並壟斷鴉片貿易的管制,將高額的經營牌照賣給鴉片商,再讓鴉片商販賣鴉片給當時在新加坡的華籍苦力勞工,讓華籍勞工成為了當時鴉片最大的消費者。
甚至還有很多妓院,利用鴉片的依賴性對妓女進行管制。一些無力消費品質較好的鴉片但又已經成癮的勞工,最後因為吸食劣質的鴉片從而斃命。

當時慘烈的戰場,在經過新加坡政府的改造,現在設立了「鴉片山崗紀念館」,讓世人銘記歷史,正如紀念館的主題一樣,圍繞著「反思」讓人們謹記歷史帶來的慘痛教訓,反思之餘更是要珍惜如今的生活要遠離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