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以來新加坡的教育制度一直在做著改變!!
最近,新加坡又宣布,明年起,所有小學五和六年級學生的學校考試成績將採用積分等級制度,好讓學生適應小學離校考試的新評分制度。
較早前,教育部宣布,從2021年起,小六會考成績將以八個積分等級取代現有的積分制。

(圖片來源網絡)
那麼,這個積分等級制度到底是什麼呢?
教育部三年前宣布從2021年起,小六會考以「八級」的積分等級(Achievement Level,簡稱AL)制,
來評估學生自身學習表現,不再採用與同屆考生成績相比較後計算的總積分(T-score)。
這麼做是為淡化過度看重成績的心態,減少不必要的競爭,並讓學生有更大靈活度與空間去發展各自的強項與興趣。
新積分等級制落實後,考生每科考獲的積分等級介於AL1至AL8,AL1是表現最優秀的等級。因此,學生在小六會考四科總成績介於4至32分。

(圖片來源網絡)
修讀普通水平科目的考生,成績分為八個等級,各由一組分數構成。
考生的總成績,就是各科積分等級的總積分,最低分為4分,最高分為32分。總積分越低越好,22分或以下可被分配到快捷班。
今年就讀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是第一批受新制度影響的學生。他們明年升上五年級後,學校考試成績將按小六會考的新積分等級制度來統計分數。
普通水平科目的成績分為AL1到AL8八個等級。基礎水平科目的成績則按AL A、B和C來計算成績。

(圖片來源網絡)
目前,基礎科目的成績分五個等級(一、二、三、四和U等)。積分等級制落實後,基礎科目的成績等級減至三個,即A、B和C。
由於基礎科目難度較低,學生考取一等成績,並不等同於普通水平科目的AL1。
在分配中學學額時,教育部將把基礎科目三個成績等級,轉換成積分等級制下的AL6至AL8,以計算總成績。
也就是說,學生的基礎科目若考獲最佳的A,等同於積分等級制中的AL6。

(圖片來源網絡)
與此同時,教育部也宣布中學高級母語選修條件,供考慮要不要在小五修讀高級母語的小四生和家長參考。
在積分等級制下,選修中學高級母語的條件,是小六會考四個科目總成績須不超過8分;或總成績介於9至14分,但當中在母語科考取AL1或AL2等級,或高級母語科考取特優或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