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韓式紫菜飯卷——歷史與營養」工作坊中,來自食品科學與工程系的一名學生正在指導另一名學生製作紫菜包飯。
「
想像一下: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周三早晨,你起床準備上課。整個上午,你專注地坐在螢幕前做筆記,偶爾在教授介紹新術語時與朋友交流。當時鐘指向十二點,你收拾好物品,把它們塞進背包,前往最近的食堂就餐。
午餐後,事情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轉折:你並沒有前往下一堂課,而是來到一家家庭服務中心,與你過去幾周一直輔導的孩子們見面。輔導過程中充滿歡聲笑語,遊戲、測驗和雙方的投入讓這一天圓滿結束。而最棒的部分是什麼?是你在服務中心的志願工作還可以計入畢業要求。
這對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學生來說並不陌生,許多人選擇參與「樂學獅城」(Teach SG) 等項目,為弱勢家庭的孩子和青少年提供指導。作為 NUSOne 社區參與活動的一部分,「樂學獅城」旨在通過提供積極榜樣和增強學習機會,促進社會流動性和包容性。
NUSOne:拓展學生全面發展的新平台
NUSOne 是一項於2024年8月啟動的創新計劃,旨在拓寬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渠道,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作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NUSOne 強調學生活動的價值,培養全面、堅韌且充滿活力的個體,助力他們在大學期間及畢業後持續發展。
「Dabble & Discover」(D&D) 系列是 NUSOne 的一個典範,包含從咖啡工作坊到周三下午的學習與遊戲工作坊等多種活動。其中,由新加坡國立大學圖書館與 BeyondFST Classroom(食品科學與工程系學生社團)以及醫學與科學圖書館的 Good Day Café 聯合舉辦的「韓式紫菜飯卷——歷史與營養」工作坊尤為突出。參與者們不僅了解了紫菜包飯(用海苔包裹的韓國米飯卷)在韓國文化中的作用、其營養價值及製作方法,還學習如何利用新國大圖書館館藏發掘食品科學與工程系的權威資源。
D&D 系列的其他活動,包括體育、藝術、健康和領導力工作坊,也為學生提供了探索新興趣、培養自我意識並發展友誼的機會。
醫學院的服務學習創新
除了全方位體驗日活動,服務機會也以多種形式融入校園生活。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 (NUS Yong Loo Lin School of Medicine) 的「健康、人道主義和領導力」計劃為學生提供了課程之外的平台,使他們能夠將自己的想法轉化為針對服務匱乏社區的實際干預措施,領導具有真實影響力的服務學習項目。
「青年健康賦能項目」(Project Health Empowerment for Youth) 是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協會 (NUS Medical Society) 的一項社區健康倡議,成員包括來自楊潞齡醫學院、計算機學院和設計與工程學院等多個院系的學生。該項目致力於提高小學生對身心健康重要性的認識。

▲「青年健康賦能項目」健康篩查項目與新加坡扶輪社基金會家庭服務中心的受益者合作開展。從左到右,「青年健康賦能項目」成員分別是:Adeena Ansari, Collin Chu, Shreya Mahesh Menon, Phoon Jing Faye, Mathakanti Mythri, Charmaine Lee, Mirudhula Gnanavelou。
「青年健康賦能項目」成員扮演「哥哥姐姐」的角色,與這些學生的家人、老師和朋友們一起,讓他們能夠分享平時難以表達的擔憂和挑戰。迄今為止,項目已成功舉辦多場工作坊,學生們參與了健康篩查和互動遊戲,涵蓋飲食、運動、手機使用和環保意識等主題。而前往不同地點的學習,也使得他們之間建立了更加牢固的導師與學員關係。
「青年健康賦能項目」創始主任、楊潞齡醫學院三年級學生 Collin Chu 分享稱,他的靈感來源於「樂學獅城」,他曾在大一時擔任該計劃的導師。「我們認識到,小學生需要平衡學業和課外活動等多重需求,我們希望『青年健康賦能項目』能為他們提供實用策略和資源,以養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Collin 說。
「通過『青年健康賦能項目』,我和團隊深刻理解了溝通的重要性,不僅在團隊內部溝通,還包括與受益者和社區組織的溝通。因為每位利益相關者都有獨特的需求和想法。此外,作為榜樣,營造有利的學習環境對獲得被輔導者信任至關重要,尤其是當他們處於人生的早期階段,需要更多指導和支持時。『青年健康賦能項目』的經歷加強了我們創造積極和可持續影響的決心。」他補充道。

▲與「青年健康賦能項目」成員一同前往濱海堤壩郊遊。從左至右:Collin Chu, Mathakanti Mythri, Shreya Mahesh Menon, Mirudhula Gnanavelou, Phoon Jing Faye, Charmaine Lee, Nagarajan Abhijeeth, Nagarajan Aparajith。
SIGNapse:促進醫療領域的無障礙溝通
SIGNapse 是另一項具有深遠影響的服務學習倡議。它最初是楊潞齡醫學院學生的興趣小組,現已發展為一個跨越醫學、護理學、藥劑、牙科學、社會工作學和心理學六個學科的蓬勃發展的項目。自2016年成立以來,SIGNapse 一直致力於為未來的醫療保健專業人員提供新加坡手語 (Singapore Sign Language) 的基礎知識,並加深對聾人文化的理解。SIGNapse 通過結構化學習、沉浸式體驗和倡導活動,努力彌合聾人和健聽人群之間的溝通鴻溝。
SIGNapse 的核心舉措之一是提供新加坡手語課程。與 NUSOne 鼓勵課外學習的理念一致,這些課程安排在周三下午,並面向更廣泛的國大學生開放。這些課程與國大推動者(一個促進校園無障礙和包容性的學生興趣小組)合作,並由 Equal Dreams(一家為殘疾包容和無障礙提供諮詢、服務和培訓的社會企業)的聾人導師授課,強調語言、身份認同和社會包容之間的內在聯繫。

▲在一次引人入勝的新加坡手語體驗研討會上,參與者與導師合影留念。
此外,SIGNapse 與新加坡聾人協會 (The Singapore Association For The Deaf) 合作舉辦互動式半日體驗工作坊,旨在向參與者介紹聾人文化和溝通方式,討論聾人身份、包容性溝通的重要性以及手語實踐。SIGNapse 還與新加坡聾人協會合作推出了「換位思考」(In Another Shoes) 視頻宣傳活動,該活動通過採訪與聾人和聽力障礙社區密切合作的聾人代表,分享他們的個人故事,突出聾人日常面臨的挑戰、口譯員的關鍵作用以及醫療環境中包容性溝通的重要性。
全面教育的價值
近一年來,NUSOne 已經對眾多學生的大學體驗產生顯著影響。新加坡國立大學協理教務長王文祿(Wong Mun Loke) 副教授表示:「這些課外活動使學生能夠探索新的興趣領域,並培養溝通、團隊合作和適應能力等生活技能,與學術學習相輔相成。這種更廣泛的校園體驗也使他們能夠擁抱更全面的教育經歷,為畢業後做好充分準備。」
本文來自網友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