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循財和新兵們一起跑步,圖源:海峽時報
2)新加坡捨得花錢買買買
雖然國民服役節省了開支,但新加坡並不是不捨得花錢在軍事上,新加坡每年的軍費開支,占了GDP的3%左右。
另據一份報告顯示,2023年,新加坡在軍事上的開銷高達134億美元!比馬來西亞和印尼兩國加起來的軍費開支都多!

圖片來自網絡
通過「國民服役」制度省下不必要的開銷後,新加坡將錢花在「買買買」上,在全球市場上豪擲千金,購買國外製造的先進武器裝備。
1)新加坡豹2坦克
新加坡陸軍人數最多,有5萬人,編成4個師,1個旅,配備近200輛的德國產的豹-2坦克。
此外,幾年前的一份數據顯示,新加坡陸軍還有18門海馬斯火箭炮,176門155毫米自行榴彈炮,近1000輛步兵戰車和裝甲車,是一支100%的重型裝甲陸軍,是地區不可忽視的陸軍力量。

豹2坦克
2)空軍F15-SG、F16、F35飛機
在空軍方面,新加坡配備了40架F-15SG,這是最先進的F-15,是為新加坡量身打造的,性能比美國自己用的F-15更加強大。
另外,新加坡還裝備了60架F-16C/D型戰鬥機,35架F-5E「虎」式戰鬥機,12架F-35B隱身戰鬥機。
新加坡也已經採購了八架F-35A型戰鬥機,預計2030年交付。

圖源:海峽時報
此外,東南亞其他國家基本沒有預警機,但新加坡有10架大型空中加油機和4架空中預警機,裝備水平位列東南亞第一。
在今年的新加坡航空展中,參展的馬來西亞軍方只能派出老舊的蘇30參展......對比新加坡的空中武裝力量,可看下面這篇文章了解一二:昨天,新加坡發生了兩件大事!多圖曝光!現場人擠人~

圖源:海峽時報
3)從法國引進的「可畏級」護衛艦
而新加坡海軍則相對空軍陸軍來說,對外的依賴較小。新加坡有自己的造船廠,還能對外出口大型登陸艦。
不過,新加坡也從法國引進6艘「可畏」級護衛艦,並引入了全套生產技術,排水量3250噸,是東南亞最強大的6艘護衛艦。
在水下力量中,新加坡裝備了8艘常規攻擊潛艇,分別從法國、德國、瑞典購買,靜音性極強,常駐在馬六甲海峽的水面下。

新加坡的可畏級護衛艦,圖源:搜狐
雖然對比全球數一數二的軍事強國,新加坡的軍事力量並不夠看。但在東南亞,新加坡可以算得上是一方地方軍事豪強了,更是有著「東南亞第一空軍」和「東南亞第一海軍」的盛名。
這些年,新加坡也有餘力逐漸參與全球防衛事宜。今年1月,新加坡宣布將加入紅海防衛聯盟「繁榮衛士行動」。

來源:早報
30年,新加坡差點和它開戰?
新加坡花費了如此高昂的成本,維持一隻在東南亞響噹噹的武裝。但新加坡也深知,受限於國土面積帶來狹小戰略縱深,被動防守肯定會帶來滅亡。
因此,新加坡在防衛上實施「毒蝦」戰略,將一部分軍隊部署在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泰國、英國、汶萊等地。
一旦和鄰國開戰,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部隊,將積極響應「禦敵於國門外」,再不濟,也要讓吃掉新加坡的敵國「中毒」。

圖源:新浪
針對新加坡最大的假想敵馬來西亞和印尼,新加坡制定了嚴密的防衛策略,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1991年新加坡國慶日發生的一件事,就佐證了這一點。
當時,這兩個國家自7月29日開始展開「Malindo Darsasa 3AB」(「馬印海陸空三軍聯合演習」),出動了300名傘兵、荷槍實彈的聯合空降演習。
之後,在新加坡國慶日當天,更多消息傳來,讓整個新加坡震動:
一場演習在8月9日進行,地點在柔佛州南部,離新加坡兀蘭關卡僅20公里;
演習的目的是考驗這兩國在「某個鄰國」產生敵意時的聯合軍事應對能力;
空降演習代號「Pukul Habis」,也就是馬來語「趕盡殺絕」之意。

圖源:Malaysia Military Times
時年,正是新加坡第二任總理上任後的第一個國慶節,感受到這兩個國家不懷好意的新加坡,立即開始了全國動員。
《聯合早報》前總編輯林任君在刊登於2022年2月12日的評論《淪陷八十回首:莊嚴承諾》回憶道:
「接到動員令後,現役和戰備軍人紛紛到各自的單位報到,提取武器、裝備和彈藥,全副武裝待命;裝甲和炮兵部隊緊急集結,整裝待發;步兵荷槍實彈到丹戎巴葛馬來亞鐵道邊緣駐守及巡邏;工兵則在邊境地區部署地雷和水雷……全國儼然已經進入備戰狀態。」

新加坡男性背著行囊到軍營報道,圖片來自網絡
雖然這件事最終並沒有釀成流血衝突事態平息了下來,但在同一年8月31日,馬來西亞國慶日當天,新加坡武裝部隊也進行了一次名為「Return Favour(禮尚往來)」的演習。
當時,300名精英突擊部隊也飛到西部的大士一帶進行空降(離馬來西亞也沒多遠....),他們不僅同樣荷槍實彈,子彈都已上膛。據傳,當時他們接到的命令是「隨時準備開火」......
最終,在這次演習開始不久後,新加坡就接到了來自馬來西亞方面的「關切的電話問候」,演習旋即終止。

新加坡武裝部隊的常規演習,圖源:新加坡國防部
這些年,新加坡和兩個鄰國之間的關係趨於平穩,但依舊伴隨著暗流。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就「白礁」的主權之爭持續了數十年。期間雙方大打口水戰,國際法庭最終也將白礁的主權判給了新加坡。
然而,馬來西亞卻依舊對這片土地不死心。過去幾年數次炒作這個話題。

白礁的地理位置
2022年6月,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在一個名為「我是馬來人:生存之戰已開始」的大會中聲稱,新加坡和白礁島在歷史上屬於「馬來人土地」(Tanah Melayu),因此馬國政府應該爭取索回這兩個地方的主權,引起大會一眾鼓掌。
就在幾天前,現任首相安華又搬出白礁炒作,說這是因為「馬來西亞疏忽」,才導致他們失去了白礁......

圖源:早報
而印尼也在暗中蠢蠢欲動,這些年,「大印尼主義」依舊在印尼社會裡有著廣泛的信眾。新加坡也一直被他們視作是「必須要奪回的土地」。

圖源:見水印
說到底,新加坡這個以華人為主的社會,依舊在東南亞被視作為一個「異類」。
所以,這也是新加坡為什麼多次和美國,並逐漸加強與中國進行軍事合作,背後最主要的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