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新制度改革下的中學生,都怎麼樣了?
距離小六會考成績放榜已經3個月了。
今年也是廢除中學分流制度後的第一年。
新加坡為了促進人才培養、推進素質教育、淡化對分數本身的追逐、實現教育公平,科目編班取代了40年的分流制度。
首屆新制度改革下的中學生,
他們都怎麼樣了?
升入中一的學生將按照三個中學分配組別入讀中學。學生將可以靈活根據能力選擇修讀程度更淺或更深的科目。(註:不包括直通車學校、特選學校、工藝源流專校等單源流制學校)

具體來看,這屆的小六畢業生同一個班級里的學生可能有快捷源流的學生,或者普通學術源流的學生。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能力,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科目。
這樣,學生不受源流的限制,而是按照自己的興趣和發展方向進行選課。
G3的學習程度最高,相當於快捷源流,G1則相當於普通工藝源流。

不過,在部分家長眼中,科目編班就是「換湯不換藥」。
「精英學生在IP,剩下的學生就不再分流,混在一起」。
「其實還是按照成績錄取,錄取的還是早先那批人」。
這是因為科目編班並不包含IP直通車學校,如英華自主中學、四德女子中學、德明政府中學、美以美女校、國家初級學院、南洋女子中學、立化中學、淡馬錫初級學院、華僑中學、萊佛仕書院,萊佛仕女子學校、維多利亞學校、聖若瑟書院、新加坡女子學校、聖尼各拉女校、公教中學。
這些在新加坡屬於Top級別的中學,進入難度就如同考入北京四中,北京八中,北京大學附屬中學。

上圖是最新的中學截分點。以聖若瑟書院為例,直通車課程的截分點為七分,意味著最後一名錄取學生的總成績是七分。而七分就意味著英文、數學、華文和科學中有三門科目分數不能低於85,一門不能低於90分。
但是科目編班對於偏科的學生和發育晚的孩子來說就是「救星」。
科目編班可以根據他們自己的能力、興趣和學業評估結果,在不同科目中修讀不同級別的課程。
當學生表現出對某門學科的擅長和天賦,普通源流的學生也有機會選讀G3科目,而不是被源流的標籤和歧視所限制。
當所有源流的學生能在同一間教室讀書的時候,或許他們都能在彼此的身上學到東西。在不被定義的學生生涯中,學習也將變得更加純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