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兩人都進到NUS,甲要叫乙學長。(當然,SM1項目不綁定大學,大學階段不一定要在新加坡,可以考獎學金去英美;而SM2/3就「綁定」新加坡了。)
第二,我最近刷到張雪峰的一些視頻。張雪峰應該不需要我再多介紹,他提供的高校報考信息極大的解決了很多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幫助了非常非常多缺乏信息的學生乃至家庭。
所以,作為骨灰級SM1學生,我想我也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給潛在的報考學生參考。若減少信息不對稱,我想終歸是一件好事。
能夠進新加坡什麼中學?
都是分配的,沒法自己選;我當年同屆的同學被分配去了各種不同學校,基本都是新加坡排名前20的中學,當然分配去第20的,會「羨慕」被分配去前三乃至第一的。但我實在看不出分配有何規律,基本就是隨機。
而且,新加坡的中學排名僅取決於它錄取的小學生分數線,也就是說差異是在生源上,師資、學校硬體方面其實沒啥區別。可能進到排名更高的中學,同學間會更「卷」一些,「學習氛圍」更好;但,作為能夠自立,初中畢業就選擇出來留學的學生,我想也是可以做到自己卷自己的。
至於中學兩年後能夠進什麼初級學院,就看中學兩年的成績以及課外活動表現了;但必須能考上初級學院,要是連初級學院都考不上,需要去讀poly理工學院的話,那是沒法有獎學金的。
(但讀poly或者沒考上好大學也不意味著是世界末日,印象中我有SM1同學沒考上理想大學,而很多年後他終於進入該大學校園的時候,身份是教師。)

會不會被歧視?
我98年過來的時候,確實有感受到被歧視的時候,就周末去東海岸運動,路邊買飲料的時候,竟然被賣水的大媽問:「你是中國來的嗎?家裡有沒有養豬?」當年16歲的我突然這麼被陌生人詢問,確實十分錯愕。
但現在想想,大媽可能也沒什麼惡意,她可能純粹就是缺乏對中國的了解,然後有一顆「八卦/好奇」的心,就隨便問了。今時今日,新加坡人對中國的了解應該多了很多,如果說過去有什麼「看不起」的話,現在可能更多是「仰望「。獎學金項目,或者說所有的留學生,我想客觀上起到的最大作用是增進不同國家民眾之間的交流與了解。交流與了解多了,歧視自然會減少。最後,這個「不是SM1,恰是SM1」,由通商中國提供的「新加坡教育獎學金」。
想要報考的學生需要想辦法在6月3日之前自己訪問到這個網址(可以點擊這裡),下載、填寫報名表格,並通過網址中的郵件地址提交報名表格。無法自行訪問到通商中國的官方網址,下載、填寫報名表格的學生,我想也不適合SM1項目,這個對學生自立能力有高要求的高中階段項目。所有在視頻號小紅書等宣傳新加坡獎學金,但是不提供這個網址的媒體,你可以認為他們其實都是想賺錢的留學中介,在通過SM1項目引流而已,如果去找他們他們最後都是會介紹自費留學的項目。
具體到SM1這個項目,素質能過門檻的學生直接報名了就應該能夠被錄取;不需要任何付費諮詢、培訓;任何諮詢與培訓也無法在短期內提升學生的素質。
PS:最後再補充一個家長可能忽視,但學生本人可能會非常關心的信息供參考:異地戀沒有成功的例子,一例都沒有!絕對沒有!

拍攝自02年,我們這群潮汕的SM1學生在大學前的假期回潮汕各學校舉辦介紹新加坡的展覽。大家還有什麼想要了解的,一定要在周三(5月29日)鎖定「新加坡眼」直播間,給大家做解答。
HQ丨編輯
HQ丨編審
玩家翁偉丨來源
玩家翁偉丨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