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7月底一周的空閒時間,全家去新加坡度假。
一直以來我對新加坡有幾個疑問:
新加坡為什麼加入又退出馬來西亞?
新加坡是怎麼實現經濟騰飛的?
新加坡75%為華人,但為什麼新加坡和中國的關係比較冷淡?
生活在新加坡是什麼樣的感受?
借這次旅遊帶來的動力,好好在網上查了查,到新加坡感受了感受。
遊記中很多對景點的描述是從網上找來的,就不一一標註了。
7月22日 星期日
我們從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出發,乘的是Scoot航班(酷航)。酷航是廉價航班,不免費提供食物和水,也沒有毯子,對攜帶的行李重量也有比較嚴格的規定,這些都要求提前做好安排,以免尷尬。航班9:30起飛,下午3點到達新加坡樟宜機場。
早就聽說過樟宜機場非常漂亮,果然名不虛傳。

樟宜機場

樟宜機場

樟宜機場辦理入境
這次在新加坡我們住在Marine Drive。晚上花$15(新元用$表示)辦了一張有效期7天的手機卡,運營商為StarHub,4G網絡,包括100G流量、500分鐘主叫本地通話、30分鐘國際直撥018通話、100條本地簡訊、1G漫遊流量,辦理時需要出示護照。本該第二天開卡,可是沒多想,當晚就把卡插進手機,結果視為當天開卡,損失了一天的使用時間。
7月23日 星期一
早晨去海邊跑步。海邊離住處直線距離不超過200米,中間隔著一條高速公路,穿過地下通道就到了。

我們住的小區
夏日的6點半在中國北方已經是大亮了,可這裡還是漆黑一片。左邊是小區的停車樓,右邊是組屋,組屋是國家提供居民購買或租住的房子,房屋的保養修繕由國家負責。這個小區的居民剛進行了一次關於樓外牆面顏色的投票,國家按照居民選擇的顏色對外牆面刷漆。
新加坡特別重視建築外牆的翻新,很多多年的老樓,內部已經很舊了,但外牆看上去很新,顏色也比較亮麗,這為新加坡「花園城市」的美名貢獻了不少加分。
我比較喜歡組屋的結構,不像國內樓房的一梯兩戶、三戶,這裡每層有一個把所有住戶聯結起來的走廊,相當於「N梯M戶」,居民通過走廊可以互相看見、聊天和串門,如果外出多日,鄰居會幫你給走廊上的花澆水,增加了很多鄰里交往的機會。
在新加坡,包括小區、商場在內,到處有無人值守的自動欄杆,通過識讀機動車上的RFID裝置自動記錄停車費,自動扣款,非常快捷。車主務必保證帳戶中金額充足,如果發生欠費,滯納金比較恐怖,可能高達10倍。

途中經過的小店

海邊晨跑
遠處成排的貨船停泊在海上等待入港,可以感受到新加坡作為國際深水港的繁華。

這裡早晨很多跑步、騎行和游泳的人,也有不少冥想打坐的

地下通道入口

小區旁的店鋪
吃完早飯,我們去市區哈芝街、蘇丹回教堂、ChinaTown(牛車水)、Little India(小印度)等幾個有特色的地方看看。

武吉士街(BUGIS)附近
BUGIS是新加坡的主要商業中心之一,周圍商業繁榮,購物中心、酒店、教堂林立。附近的 Waterloo St 是著名的步行街,還有新加坡有名的觀音堂也坐落這裡,每天來這裡燒香的遊客絡繹不絕,oppersite的albert centre有很多新加坡本土的美食。

武吉士街附近

武吉士街附近

Duo Residence in BUGIS
這個公寓既是酒店式公寓,也對外銷售,也可以長期租住。在馬來西亞也有很多這樣的高端樓盤,一邊發售一邊做酒店式公寓,很多旅遊的人愛住在這裡,很寬敞,設施不錯,也很自由。

Duo Residence 旁的 Parkview Square,百威廣場

Residence in BUGIS,覺得這個建築造型很奇特,特意從網上找了一張圖

Duo Residence 旁

武吉士

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鳥,一點兒也不怕人

快到哈芝巷了

馬來街 哈芝巷
1824年通過英荷協定和與柔佛蘇丹東姑胡先及天猛公阿卜杜勒·拉赫曼簽署的條約,新加坡正式被割讓給英國。阿卜杜勒·拉赫曼和胡先要求用財富來換取他們的權力。史丹福·萊佛士爵士每年給予天猛公和蘇丹津貼,還讓他們使用甘榜格南區作為住所,甘榜格南附近區域也分配給馬來人和其他穆斯林。胡先在此建造了宮殿,並從廖內群島帶來他的全家。許多蘇丹和天猛公的追隨者從廖內群島、馬六甲和蘇門答臘來到甘榜格南。
甘榜格南就是馬來街,最初是梧槽河 (Rochor River) 河口的一個小漁村。馬來語「甘榜(kampung)」意為「鄉村」,這片地區曾以種植格南樹(gelam tree,也稱千層樹)而聞名,這種樹可用於造船。
馬來街的哈芝巷中,除了各式精品小店讓人著迷以外,店主們費盡心思的店鋪裝飾也是遊覽哈芝巷的重要景觀。五彩繽紛藝術風格的塗鴉、3D牆繪和充滿個性的裝飾,都令人流連忘返。

馬來街 哈芝巷

馬來街 哈芝巷

馬來街 哈芝巷

馬來街

馬來街 遊覽加日光浴,一舉兩得 :-)

Masjid Sultan 蘇丹回教堂
蘇丹回教堂 (Sultan Mosque)是馬來街的地標建築,建於1928年,是新加坡最壯觀的回教堂,教堂前的大街民房因獨特的建築風格而隨教堂被列為文物保護區。
1824年至1826年,胡先在他的宮殿旁邊建造了一座清真寺,資金來自英國東印度公司。由於伊斯蘭社區發展迅速,蘇丹回教堂很快顯得太小。1924年,在清真寺建立一百周年之際,開始建造新的清真寺,這就是現在的蘇丹回教堂。它於1928年建造完成,自建成以來一直基本保持不變,只在20世紀60年代進行過維修。1975年3月14日蘇丹回教堂被列為新加坡國家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