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四小龍包括
香港、新加坡、韓國和台灣
從60年代開始,這四隻龍
短時間內變成了土豪
一躍成為
全亞洲發達富裕的地區

那麼,
這四隻龍現狀如何?
此時此刻,由椰子為你一一揭曉
亞洲四小龍
聽到這幾個字
你想到的是下面這個
說明,孩子你還年輕

展開剩餘%
但是如果你想到的是下面這個
同齡人,我們擁抱一個

如果你還知道 亞洲四小虎
那你簡直是老炮兒了!

咱先不說亞洲這四個小虎
放到世界地圖裡
頂多就是小貓咪

先說說這 亞洲四小龍

最先知道這個概念
我相信很多椰友是從初中歷史教材
那時候還沒出過國的我們
幻想著這四個地方的模樣
更想不到自己會置身其中一城

這也是老黃曆了
【亞洲四小龍】說的是1960年代
亞洲的中國香港、台灣地區
新加坡和韓國這四個經濟體
作為亞洲第一批吃蟹人
吃的是出口導向型戰略
發展的是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
找到了生存之道
短時間內實現了 經濟的騰飛
在亞洲從窮屌絲變成了高帥富

韓國,新加坡兩地更是一躍
成為亞洲地區的已開發國家
但是轉眼就到了一九九七
亞洲金融風暴 狂風肆虐之下
經濟格局發生巨變
亞洲四小龍漸漸不被提及
猶記得,傳說中當年的排名是

今非昔比,排名已經大洗牌

現狀大比拼
今晚,我們的來個最新大比拼
忘了往昔的輝煌
看看這四個經濟體的今朝
面積、人口
面積,人口對比
新加坡那也是一百年不變的墊底
韓國,得一分!
(是新加坡的100多倍)
面積對比 (平方千米)
1
韓國
約10萬
2
中國台灣
36197
3
中國香港
1104
4
新加坡
719
人口對比(萬人)
1
韓國
5153
2
中國台灣
2357
3
中國香港
743
4
新加坡
561
emmmmm......
都不如中國一個省大

顏值對比
各地區派代表了呀
四小龍第一屆選美大賽開始了
你媽喊你來選美
韓國代表:首爾

香港代表:市中心

新加坡:CBD

台灣地區:台北

十幾年,這四個經濟體
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過論顏值,見仁見智
新加坡城市年齡只有50歲
設施不老舊,綠化又做的比較逆天
椰子個人給小坡一分~

GDP對比
GDP到底有啥意義
嗯,可能最大的意義就是算出
人均GDP,畢竟這個意義更大
GDP(2016年-PPP-億美元)
1
韓國
18321
2
中國台灣
10788
3
新加坡
4543
4
中國香港
4004
人均GDP高就意味著
相比其他的地方
能夠以比較少的勞動時間
獲得同樣的勞動成果~
人均GDP(2016年-PPP-美元)
1
新加坡
83066
2
中國香港
56878
3
中國台灣
46036
4
韓國
35379
新加坡人均GDP
傲視其他三個經濟體,得一分

1980-2013四個經濟體,人均GDP漲幅
工資對比
韓國的大學生起薪比較高
台灣地區墊底兒了
大學畢業生工資(新幣)
1
韓國
3305
2
新加坡
2976
3
中國香港
1563
4
中國台灣
1172
月薪中位數排名
新加坡居高
台灣地區仍然是墊底兒
月薪中位數(新幣)
1
新加坡
4323
2
中國香港
3321
3
韓國
2526
4
中國台灣
1777
物價對比
不對比,掐指一算
也知道還是新加坡最高
嘿,還真讓我蒙對了
全球生活成本國家/地區排名
新加坡連續5年第一貴貴貴貴貴
生活成本
1
新加坡
全球第1
2
中國香港
全球第4
3
韓國
全球第6
4
中國台灣
全球第53
恭喜台灣地區
終於得了一分哈

房價對比
這個其實也不用比了
剩下三個經濟體跪著服香港
在香港房子二字,聞風喪膽!
新加坡得這一分全靠組屋
不吃不喝多少年能買房?
1
中國香港
18年
2
中國台灣台北
14年
3
韓國首爾
9年
4
新加坡
5年
宜居指數對比
根據經濟學人《宜居指數排行榜》
香港,日本,新加坡
這三個地方年年打亞洲擂台
今年,香港打敗了新加坡
宜居指數
1
中國香港
全球35
2
新加坡
全球37
3
中國台灣(台北)
全球58
4
韓國(首爾)
全球59
人緣對比
人緣好不好
主要還得看加入了哪些組織
會員卡
1
韓國
9/9
2
新加坡
6/9
3
中國台灣
5/9
4
中國香港
4/9
各位得會員卡拿出來亮亮


結論:台灣地區OUT
我們先從得分上來看
排名確實大洗牌了
1、韓國
2、新加坡
3、中國香港
4、中國台灣
這個只是椰子隨手排排
大家都知道「亞洲四小龍」
其實早已輝煌不再,相繼「淪陷」

圖源:白寶哥
在新的經濟格局之下
大家都在尋找新的生存之道
這幅圖還是很形象的
在去年經濟斷崖式下跌後
「新加坡模式」的奇蹟卻也被拉下了神壇
人均GDP仍是台灣地區的倍數
在與中國美國之間關係的權衡中
今年,新加坡經濟稍有回暖
也在尋找自己新的定位
並且,在2025年布了一個
名為智慧國的很大的局

2015年,韓國經濟增速創下三年來新低
政府設定的保三目標都沒實現
大家也知道,國內更亂成一套了
但是,韓國的野心也不難看出
在成為了G20高峰國之一後
想在經濟實力上
和亞洲最強經濟體之一,日本扛一扛

香港地區已經連續N年走低
長期賴以增長的旅遊、貿易、零售
等傳統支柱行業紛紛陷入「冰封期」
但是,掛在中國大陸這個
正要騰飛的巨龍背上
到時候飛起來也是一起飛

不難看出其他三個經濟體
也不在乎亞洲小龍不小龍了
開始尋求新的定位
台灣地區
卻在GDP保1幻滅的現實下
是率先出局了
台灣,眼光不能停留在過去的輝煌
要努力的追上世界的潮流
更要直視自己面臨的困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