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讓新加坡變得更具有未來感。就連著名室內設計師青山周平都說,新加坡好像科幻片~

來來,讓我們看看新加坡那些未來感超強的地方!
星耀樟宜(Jewel Changi )
耗資17億打造的星耀樟宜於今年4月12日首次向公眾開放。設計師將瀑布森林搬進了室內,輕軌在其中穿梭,體現出現實與夢境結合的錯落感。
室內40米高的雨漩渦是世界最高的室內瀑布。
星耀樟宜建成後,取代濱海灣花園成為新加坡最大規模的室內花園,光是灌木就有10萬多株。

星耀樟宜整個建築由超過9000片玻璃、將近18000個鋼樑和6000多個鑄鋼節點組成。每一個細節都是特別製造,專門為它「量身定做」的。

話說回來,星耀樟宜外觀的設計分分鐘讓人聯想到《飢餓遊戲》中的森林競技場,隨意腦補一下那就是一部科幻大片啊~
濱海灣藝術中心(Esplanade)
位於新加坡著名的濱海區,是最具有特色的現代建築之一。

建築師團隊DP Architect以昆蟲的複眼作為設計靈感,打造了這個獨特的外觀。

正因如此打開了群眾的腦洞,廣大群眾發揮豐富的想像力,有的人說它像話筒,不過最出名的叫法還是「大榴槤」......

濱海灣藝術中心劇院,圖源:DP Architects
吉寶灣映水苑 (Reflection )
吉寶灣映水苑面臨聖淘沙島,背倚花柏山,周圍有不少豪華會所,也是富人的集聚地。
吉寶灣映水苑也成為不少好萊塢大片的拍攝地,比如說2016年的《同等族群》就在此取景。大牌明星,包括好萊塢明星克里斯汀·斯圖爾特(暮光女)和尼古拉斯·霍爾特(X戰警天啟里的Beast)都曾到此一游。
南洋理工大學創意之室教學樓(Learning Hub)
從外面看.....這建築好像一個千層蛋糕或是裝了小籠包的籠屜!

這是南洋理工大學校園重建規劃的一部分,這座新的學習中心於2015年3月完工,是一座可提供33000名學生使用的多功能建築。
建築靈感來自於蜂窩,寓意著許多辛勤的「小蜜蜂」在這進出~

建築包括56個自習室,內部沒有傳統的分離式走廊,而是一個360度的大型中央空間。

(以上圖片來自Heatherwick Studio)
濱海灣花園(Gardens by the Bay)
濱海灣花園主要由濱海南花園、濱海東花園和濱海中花園,這三個不同風格的花園組成,占地101公頃。

濱海灣花園裡的超級樹,利用鋼架結構搭建而成,總共18棵,有6至16層樓高。超級樹位於濱海南花園的各個地方,周圍綠草茵茵、樹木蔥鬱、鮮花爭奇鬥豔,讓人不經感慨新加坡果然是花園城市!

圖源:Craig Sheppard
濱海灣花園擁有全球最大的兩個無柱冷室,花穹 (Flower Dome) 和雲霧林 (Cloud Forest)。
花穹模仿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南非的乾冷氣候,種植栽培了3萬多株植物,更有超過160個物種。

雲霧林則是35米高的「雲山」,上面長滿了胡姬花、蕨類植物和鳳梨科植物。

「擎天大樹」不僅能收集雨水,產生太陽能,還是另外花穹和雲霧林的通風管道呢!

圖源:Robert Such
新加坡華僑銀行大廈(OCBC Bank)
1976年建成的華僑銀行(OCBC)大廈是當時新加坡最高建築,由著名華裔設計師貝聿銘親自操刀設計。看起來就像一個巨型計算器,跟銀行很搭了~

大樓建成總共耗時2年,當年為了節省時間,只好先建左右兩邊的兩座半圓形大柱子,之後再用三條巨梁將這兩座大柱連接起來, 最後才從下往上建中間部分。

圖源:Singapore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新加坡最高法院(Singapore Supreme Court)
等等!這是要送你去外太空的飛碟嗎?不不不,這裡是新加坡最高法院大樓!傍晚時分,這座建築在夜空的映襯下有種超現實感!
感覺好像有個來自宇宙的聲音在說:「請接受宇宙的審判吧!」

新加坡最高法院大樓耗資近2億新幣,歷時三年半完成,總樓面積約72000平方米。飛碟式外觀的設計象徵了新加坡司法制度的最高權力。
話說,這種超時代感的設計在新加坡並不是獨一份哦,Expo地鐵站也是一樣呢~

圖源:建築事務所Foster + Partners
新加坡藝術科學博物館(Art Science Museum)
說起新加坡藝術科學博物館可能很多人沒什麼印象,但一說「大蓮花」,大家肯定會恍然大悟!

在10年前,這朵大蓮花還是鋼筋混凝土,一轉眼現在已是新加坡的地標建築了~

這座地標由胡國釗設計,總占地面積11300平方米。裡面由多個展覽館組成,展出超過859種互動性和非互動性的科學展品。

建築共有4層樓高,主館內展覽面積超過8000平方米,共有14個教育性實驗室、劇院和圖書館。

圖源:Safdie Architect
科學博物館主館一側是生態花園,園內種植著各種各樣的本土植物,同樣設有生態實驗室。
新門廣場(The Gateway)
除了上面提到的華僑銀行,貝聿銘在新加坡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作品,應該就是1990年建成的新門廣場了。
當時貝聿銘在設計這兩座大樓時,可是參考了不少風水問題。一種比較普遍的說法是,新門廣場是朝向新加坡東南海岸的。原本的設計概念,就是將新門廣場的東西兩座大樓,打造成一扇正開啟的「新加坡大門」,寓意「恭候貴賓光臨」。

因為大樓的稜角銳利,一向被坊間戲稱為「刀片樓」。
金沙酒店(Marina Bay Sands)
今年金沙酒店差點就要被一個小學生炸了,揉揉眼睛確定沒看錯!金沙爆炸,食閣打架,魚尾獅噴血……柯南電影終於在新加坡定檔了 !

金沙酒店三座建築樓由摩西·薩夫迪設計,靈感來源於紙牌堆。五十五層「紙牌」以各具風格的形式堆疊成氣勢恢宏的濱海灣金沙酒店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