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慶祝建校65周年校慶,新加坡聖公會中學利用可重複使用的口罩拼湊成巨幅圖像,締造出《新加坡紀錄大全》(Singapore Book of Records)的全新紀錄。
據悉,每五年破一項紀錄是聖公會中學的傳統之一。校長辜澤鴻表示,為了延續學校傳統,校方從去年底開始構思活動,探討如何在遵守防疫安全措施下,讓聖公會的大家庭一起締造新紀錄,有所突破。
校慶的詳情
據悉,此次聖中圖像拼湊活動由全體師生、校友、家長及學校教會代表一同完成。共使用約1500個口罩,拼湊出5米乘5米的巨幅圖像。

5米乘5米的巨幅口罩圖像
所有口罩均由師生捐獻,都是已使用並洗乾淨的可重複使用口罩。口罩有白色、綠色及紅色的,與學校的校徽顏色一致
辜澤鴻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每位師生都需要捐出一個曾使用過的口罩。他說:
「我們讓學生在口罩上寫祝福語,或在校的美好回憶。之後,我們安排不同班級的學生和教師把口罩帶到禮堂進行拼圖。」
聖公會中學已有九成職工接種疫苗
據悉,為響應政府號召,讓教職員儘早接種疫苗,聖公會中學目前已有九成教師和員工註冊疫苗接種。
對此,新加坡聯合領導政府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的黃循財說,儘管疫苗接種讓人們在抗疫的道路上看到一絲曙光,但大家不可掉以輕心。政府也希望儘快讓更多人接種疫苗,這樣才能放寬一些當前的安全措施。
此前,新加坡教育部、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和幼兒培育署本月初發聯合文告宣布,擴大疫苗接種計劃,讓超過15萬名教育機構職員從本月10日起陸續接種疫苗。
新加坡教職工接種疫苗的狀況
此前,新加坡教育部曾宣布,新加坡本地超過15萬名教育機構職員將開始逐步接種疫苗。
教育部發文表示,由於兒童和大部分學生不屬於適合接種疫苗的群體,教職員接種疫苗可完善現有的防疫措施,確保教育機構安全。
據悉,此次可參與疫苗接種計劃的教育機構包括持有幼兒培育署執照的學前中心、教育部幼兒園、教育部註冊的外國體系幼兒園、幼兒培育署資助或註冊的早期介入服務中心或計劃(供有發展需求的六歲及以下孩童參與);

新加坡聖公會中學
中小學、初級學院和勵仁高中、特別教育學校、工藝教育學院、理工學院、全職學生年齡在18歲以下的教育部註冊私人學校和包括國際學校在內的私人教育機構,以及回教學校。
除了教師,疫苗接種計劃也包括在教育機構工作並經常與學生接觸的職員,如行政人員、兼職員工,以及校內和社區學生託管中心職員等。
新加坡教育部、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和幼兒培育署將合作安排教職員接種疫苗,並通過簡訊發出通知。
教職員收到簡訊後,可通過其中的連結進行預約,在疫苗接種中心、全國20家綜合診療所或公共衛生防範診所接種疫苗。
新加坡聖公會中學
新加坡聖公會中學由新加坡英國聖公會的華語會眾於1956年創立。據悉,這是唯一一個以中文為教學語言的英國聖公會學校。英國國教教堂的所有其他學校都是英語學校。
在聖公會華文教會的大力推動下,聖公會中學於1956年創立。聖中所所有隸屬於聖公會教會的學校中唯一的華校。
英國聖公會高中於1956年1月正式開學時,有一名校長,三名中國教師,三名英語教師和123名男學生。在聖安德魯中學(Francis Thomas Drive)的幾個教室進行了課程。

新加坡聖公會中學
聖公會中學辦校初期,擁有1位校長,3位華文老師,3位英文老師及123位男學生,並借用聖安德烈學校的課室上課。
它收購本上樟宜路站點,並豎立在1960年的第一所學校的建築,包括16間教室,3個科學實驗室,一個管理暨職員室,禮堂和象徵性的鐘塔。
在校董的積極尋覓下,聖中得以在樟宜路上段安家。1960年校舍竣工,包括16間課室,3間科學實驗室,教職員辦公室,禮堂及鐘樓。
此外,新加坡聖公會中學曾提供大學預備班(預科1和2),並在1978年新加坡教育部推出初級學院後逐步淘汰。
1979年聖公會中學成為了當時推出的9所雙語特別輔助計劃學校之一,並於1995年被授予自治學校地位,使學校更好地控制自己的事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