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被訓練出來的潔癖

2022年09月20日   •   4788次閱讀

極致乾淨

都說新加坡是一座有潔癖的城市,連吃個口香糖也要被監管。作為一名旅遊達人,我的媽媽即使是在疫情期間,也按捺不住那顆耐不住寂寞的心,硬是拉上我,在2021年初去見識了一下獅城的一塵不染。

從國內乘坐飛機到新加坡,最先抵達的是樟宜機場。一下飛機,撲面而來的是樟宜機場裡濃烈的消毒劑味道。疫情之下,來回噴霧消毒的機器人成群結隊。機場內世界最高室內瀑布「雨旋渦」旁,還配有自動擦乾地面水漬的機器人。走進機場觀光區,我們母女倆立即被那裡的美景所震撼,它就像一座微型森林公園,綠樹成蔭、繁花似錦、瀑布轟隆,完全符合我們想像中的一塵不染。

有些人可能會說,全世界的機場基本上都很乾凈啊,市容市貌才能真正反映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那麼,接下來一起到新加坡的市區看看吧。

新加坡作為華人占比接近七成的國家,很多景點都帶有中華文化印記,其中一個較有代表性的地方是牛車水。走在牛車水各條街巷裡,各類店鋪秩序井然,道路雖然狹窄,但並不擁擠,地面上最多能看到幾片掉落的葉子。

水泥叢林和花園綠地相互交錯,新舊混搭的建築群和綠意蔥蘢的草木互相映襯,森林水庫和野生動物保護區都被打理得整整齊齊,「花園城市」果然名不虛傳。

其實,作為熱帶海島城市,海風和雷雨已經是新加坡天然的清潔工。但隨之而來的垃圾、落葉和積水,就要靠人工清潔了。對於這個常年天氣炎熱、下暴雨是家常便飯的城市,無積水、無蚊蟲是不可能的,但新加坡做到了。新加坡人說他們幾乎不知道防蚊技巧,定期滅蟲噴藥的那股氣味及令人頭骨都晃動的聲響,才是新加坡人熟悉的。

如果你不小心弄髒了公共空間,趕緊捂住你的錢包吧:隨地吐痰罰1000新幣,隨地亂丟垃圾罰1000新幣,地鐵里飲食罰500新幣,上公廁不沖水罰500新幣。在其他城市的廣場上發發獃、把吃不完的麵包分享給鴿子朋友,想想是不是就很美好?在新加坡還是別妄想了,除非你想掏500新幣的罰金,清理鴿子飽餐一頓後的糞便。

不只是地面清潔,新加坡人連空氣中的污染也不允許。像榴槤這樣具有爭議性的「空氣污染源」,是根本不可能被帶上公共運輸工具的。

吸菸區也是不存在的,任何有頂蓋的通道、樓宇以及公共設施內部及周圍,還有移動洗手間等,都屬於禁菸區。教育機構還警告學生:學校區域上方50米內的天空也不是吸菸區,飛上天去也不能吸菸。

被迫潔癖

其實,新加坡人並不是天生潔癖,更多是習慣了潔癖。別的城市都在宣傳衛生整潔、街道乾淨,居民要自覺處理垃圾的時候,新加坡人笑而不語。

新加坡人這種吹毛求疵,執著於乾淨的個性,也算是被「逼」出來的。從落後的小海港,到養成良好習慣的國際大都市,新加坡政府多管齊下、親力親為。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在建國初期就已經把創建綠色新加坡提上日程,並創立了一個活動——「保持新加坡清潔活動」,這個活動延續至今,已經有50多年歷史。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種經歷,在炎熱的夏季里和一輛垃圾車並行,那種刺鼻的垃圾味一定會讓你終身難忘。可想而知,在炎熱潮濕的熱帶,乾淨整潔不只是關乎味道,還關乎健康。20世紀60年代的新加坡,市中心克拉碼頭對岸仍是殘破不堪的木造房屋,新加坡河裡也只有垃圾沒有魚,臭氣熏天。加之人口密度大、衛生條件差,幾天不倒垃圾就有可能引發瘧疾、登革熱等疾病。

最初,新加坡政府為了在短期內提升民眾的衛生意識,開始罰款,並簡單粗暴地把每個職能部門都列入執行清潔環衛任務的清單,大力舉辦各種宣傳活動。所以,當別的地區只有一個部門在搞清潔的時候,新加坡則是眾多部門負責清潔這回事。除了環境局負責整體清潔,交通部需要確保公交車和火車的乾淨,教育部要監控教育機構內的清潔,旅遊景點的衛生歸旅遊局。

細心的新加坡人覺得一次性打掃完容易忽略細節。所以排水溝、路緣、綠化邊緣、樹木、路燈和街道設施,都分給了不同的部門來維護。如果你在新加坡的路上發現了一隻死狗,根據職能分類,你要打電話給道路部門,通知對方來清理。這時候,道路部門就會仔細詢問:「狗躺在道路的哪個部分?」如果是在路邊的排水溝上方的人行道上,那保潔就歸排水部門管。如果躺在草地上,只有尾巴露在人行道上,那就要負責維護草地、植物和樹木區域的林業部門來處理。當我們聽完導遊的介紹時,一行人驚得張大嘴巴:新加坡的清潔工作做得真是事無巨細。

也難怪新加坡人一直調侃著維護城市整潔的巨額投入。有數據顯示,新加坡每年單是花在打掃公共空間上的錢就有近9000萬美金。還有300萬花在了教育宣傳上,也就是傳說中的大掃除。

新加坡官方大掃除活動「保持新加坡清潔」會深入各種衛生死角,並且花樣層出不窮。大掃除還包括其他食物安全、環保措施,比如推動改變公共衛生法、將街頭小販搬遷到熟食中心等。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樣有組織有策劃的定期大掃除,加上無處不在的罰款,短短半個世紀裡,新加坡就實現了「乾淨的城市會經濟繁榮」的目標。

整潔背後

雖說新加坡人在這樣嚴苛的教育下,養成了凡事都注意衛生的習慣,但在新加坡待上幾天,你就會發現,其實他們對乾淨的追求,並非從內而外。如果不需要強行遵守保持清潔的規矩,他們就會露出鬆懈的樣子。

如今維護新加坡衛生整潔的一等功臣,其實是環衛保潔人員。隨著新加坡人收入一路攀升,人們漸漸開始依賴於四面八方擁來的廉價勞動力,替他們保持城市乾淨。連環境局局長都表示,「新加坡不是一座乾淨的城市,而是一座被打掃乾淨的城市。」

對比其他國際大都市,新加坡的保潔員人數看起來多得有點兒過剩。單是在國家環境局註冊的就有5.6萬名,這還不包括數以千計的獨立合約承包商的雇員。

因為清潔工人數量太多,部分新加坡人開始感覺,保持清潔不是自己的分內事,應該給錢讓別人做。如今,不少人在美食廣場吃完飯把托盤留在桌子上,轉身就走。在小區里也一樣,由於每天會有兩次保潔門口走廊的服務,如果發現門外的草坪被弄髒,居民第一時間不是想到問問鄰居怎麼回事,而且直接投訴大樓保潔員。

東岸公園每天凌晨4點就會有清潔人員開著電車,撿走前一晚人們吃剩的食物、紙袋、酒瓶。公園方還為保潔員建立了應急群聊,只要收到垃圾投訴就要求隨叫隨到。

這只是有酬勞動的人,大大小小的環保組織還拉動義工和社區的俱樂部,休息天在住宅區翻找垃圾。保潔員加上熱心市民的努力,讓許多新加坡人放棄了堅持多年的好習慣。

新加坡的乾淨,並不是出於人們自覺的潔癖,甚至高額罰款也阻止不了他們亂拋垃圾。根據環境局的數字,新加坡一年累計有約3萬張亂扔垃圾的罰單,每天都能抓到88個存有僥倖心理的「垃圾蟲」。於是,環保局又考慮著重新推出——「沒有保潔員的一天」大掃除活動,希望居民重新拿起打掃工具,體會一下從前全靠自己動手的日子。

了解這些後,我那為了見識新加坡一塵不染的媽媽顯得有些失落,她說:「看來想要把自覺保持整潔乾淨刻入城市的性格,必須從心開始潔癖。」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4788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新加坡保險:住院/重疾/指數壽險如何守護你的未來
2025年04月29日   •   307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