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藍與白

2020年02月02日   •   5643次閱讀

印象中的魚尾獅 應該是非常雄偉的一個地標呀 當看到真正的它時

卻發現它是如此的可愛和親切

走出人海 看到了一個小魚尾獅 有一隻小鳥在它頭上肆意玩耍 陽光下的這一幕如此美好 也給我留下了第一印象—自由 仿佛我也變成了藍天下 那隻自由快樂的小鳥 和藍色相映成趣

自由

平等自由的開放空間

多元共處的文化交融

暴走三日加上看了各種攻略

我大致總結了新加坡的景點

濱海景觀帶—金沙酒店為中心,魚尾獅/聖淘沙等旅遊名片的景觀帶

城市文化帶—國家博物館等公共建築群,牛車水小印度甘榜格南

生態公園區—動物園生態園公園等

實際上走的景點比以下的橙色點更多

此圖可供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不用做商業用途,侵權可刪

因住在烏節路等原因

我主要是以濱海景觀帶和城市文化帶為主

所以,從濱海景觀帶出發

來一起感受下新加坡的自由與開放吧

Singapore華麗麗濱海線

去過某地的海灘

掛牌「私人領域不得進入」

不像這些堂而皇之侵占海景的地方

新加坡的濱海區以開放的姿態

歡迎著所有市民和遊客

靠著濱海人工景點

打造了自己的城市名片和地標

因此也讓平等開放的公共空間

最大化

成為了可能

Singapore文化交融

牛車水代表中國

小印度代表印度

甘榜格南代表馬來

這座移民城市為移民們各自保留了一處聚集處

一個還有故鄉記憶的地方

最觸動我的是

他們雖然是景點

但是卻沒有完全被商業化

他們有蘇丹回教堂,有寺廟

也有休息集會的場所

移民們雖然遷徙多年

還能在這裡遇到老鄉

一起說著以前的故事

真的挺令人動容

在烏節路

商場和車行道之間的條狀廣場

大家唱歌,跳舞,吃小吃,變魔術

觀眾就坐在台階上

聖誕氣氛的精美裝飾襯托著

街道如此可愛

這裡的多種宗教多種生活方式

多元文化竟然在此平靜相融

我想

最開始給予這些文化尊重

並保留了他們的自留地

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Singapore藍之總結

新加坡的藍是留出來的

是沒有被私人侵占的濱海線

還給了所有人藍天海洋

是沒有被強行剝奪的自由

宗教自由 生活習慣自由

讓這片藍更加遼闊

每去一座城

我會觀察他們的公共資源是如何分配的

濱海或者濱江或者濱河景觀最好處

是否是被私人侵占

是否是放著金燦燦但是無用的巨型建築

森林是否被保護,而不是被住房塞滿

山峰是否被削平,河流是否被排放污水

因為這些往往能體現這座城的價值觀

秩序

尊重秩序 尊重生靈

Singapore尊重生靈

猜猜這些平平無奇的照片來自哪裡?

一個人,一棵樹

這是陳列在新加坡博物館的展品

這個展覽讓我在此駐足了很久

有的人把一棵樹當成自己的家

有的人把一棵樹當成自己的神

有的人陪著這棵樹

從兒時,到少年,到生兒育女

再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守護一棵樹

這些人和樹的故事打動了我

更打動我的是在國家博物館

看到這樣的展覽

讓我對這座城市很尊敬

正如同在小魚尾獅撒歡的鳥兒

那些肆意生長的植物和大片的綠林

是這座城對生靈尊重的敬意

也正是因為如此

在生機勃勃綠意盎然的城市

心靈也如同白色變得純粹了起來

Singapore秩序與懲罰

我和朋友說

這裡好乾凈什麼的

然後她回復我

「這可是吐口香糖會被鞭刑的地方」

哈哈哈哈哈哈

從最開始的哈哈大笑

到後來我終於被震驚

9點後的馬路上

幾乎沒有什麼行人

9點後限制喝酒

到處是便衣警察 監控更是全覆蓋

低犯罪率是有原因的

這道界限對有些人來說可能有些「過了」

我不做評價

因為每個地方的人的素質和習慣是不同的

秩序和懲罰確實是相輔相成的

這片白

如此乾淨和純粹

留給了我繼續思考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那黑與白之間應是可以呼吸的空間

兩個相對的建築,一個是學校,一個是教堂,不同的設計語言,竟然還有呼應

Singapore白之總結

有人說 新加坡的綠地都是比較消極的

我卻認為

那些生靈的生長

本來就需要和人類世界保持一定的距離

那些對人類而言的消極空間

卻是他們的寶貴的留白處

而人類 也需要自己的留白空間

驚喜

彩色

娘惹家族和那些計劃之外

Singapore娘惹餐廳

我和朋友確實是隨意的去玩耍的,大多時候都是前一天晚上想想去哪兒。所以倒碰上了很多有趣的事兒。這是我們誤打誤撞進的一家餐廳,外面小小的,平平無奇,結果一進去我們驚呆了,太美了吧!(蘋果完全拍不出!)

他們帶我們進了他們的小博物館,有一位老奶奶在彈鋼琴,他們很用心的跟我們講他們家族的故事,最早是中國人來新加坡後娶了馬來人,之後一直定居在這裡,這個房子也是他們家族的老房子了。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