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40年代初期,新加坡的華文小學約有370所,學生人數占總新生人數82%。新加坡獨立後,報名讀華校的人數逐年遞減;到1977年,報名1978年入讀華文小學一年級的新生,只占全國新生的10%。許多華文小學因收不到學生而關閉,這自然影響了華文中學的生源。
為了保留華校的優良傳統,1979年新加坡政府作出了重要的決定,在九所歷史悠久的華校推行特別輔助計劃(Special Assistance Plan 簡稱SAP),提供雙語並重的教育,政府給予這些學校更多資源、改進設施,並推出一些政策鼓勵學生報讀。
特選學校設立初期,還是有許多家長對華校沒有信心,進入特選中學特別源流的學生依然不多。在歷屆校長的努力,以及老師們的堅持下,特選學校成績不斷提高,直到1992年,新加坡教育部首次根據會考成績給全國中學排名。在評定的新加坡「十大」中學中,特選學校占了六所。特選學校才「起死回生」成為名校。



新加坡特選中學最初只設了9所中學,2000年南華中學加入特選學校行列,2012年南僑中學也被評定為特選中學。至此新加坡共有了11所特選中學。
在1990年,10所新加坡小學加入了特選學校行列,兩年後又增加了5所小學。至此新加坡共有15所特選小學。
特選學校肩負著為新加坡培養雙語人才,以及傳承華族傳統文化的使命,挑起為華文教育薪火相傳的重任。要進入特選中學就讀,在正常收生情況下,學生必須小學離校考試(PSLE)成績屬於最優異的 30% 的學生,並在小學離校考試中報考高級華文,才可到達進入「特選」中學的標準。

新加坡的特選小學
• 愛同學校
- Ai Tong School
• 宏文學校
- Hong Wen School
• 聖嬰小學
- Holy Innocents' Primary School
• 菩提學校
- Maha Bodhi School
• 南華小學
- Nan Hua Primary School
• 南洋小學
- Nanyang Primary School
• 萬慈學校
- Red Swastika School
• 聖尼格拉女校(小學部)
- CHIJ St. Nicholas Girls』 School
• 道南學校
- Tao Nan School
• 公立培群學校
- Pei Chun Public School
• 培華長老會小學
- Pei Hwa Presbyterian Primary
• 海星中學(附小)
- Maris Stella High School(Primary)
• 公教中學(附小)
- Catholic High School (Primary)
• 光華學校
- Kong Hwa School
• 培青學校
- Poi Ching School
中正中學


海星中學
華僑中學


南華中學
新加坡的特選中學
• 聖公會中學
- Anglican High School
• 新加坡公教中學
- Catholic High School
• 聖尼各拉女校
- CHIJ Saint Nicholas Girls' School
• 中正中學 (總校)
- Chung Cheng High School (Main)
• 德明政府中學
- Dunman High School
• 華僑中學
- Hwa Chong Institution
• 海星中學
- Maris Stella High School
• 南僑中學
- Nan Chiau High School
• 南華中學
- Nan Hua High School
• 南洋女子中學校
- Nanyang Girls' High School
• 立化中學
- River Valley High School
公教中學

立化中學


德明政府中學

南僑中學
